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節,科舉反面教材全解,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侍女小心翼翼地看著吳君茹, 吳君茹低頭掃了一眼信上的字跡,揮揮手道:“罷了,沒事了,你先下去吧。”
等侍女退下後, 吳君茹才將這張寶貴非常的回信鋪在桌面上, 仔仔細細讀了一遍。
“一切已安排妥當, 勿要輕舉妄動。”
信上不過兩行字, 而吳君茹卻反反覆覆地看著, 彷彿突然不認識這幾個字了一般。
二月底剛放榜的時候,蕭景鐸一次就考中進士, 當時吳君茹就心知要糟,於是趕快寫信回吳家求助。可是還沒等她等來父親回信, 江州案就先一步爆發了。江州一事中,朝中被牽連的官員十分廣泛,朝野震驚。吳君茹並不是不懂朝政的深閨婦人,她怎麼可能看不明白,江州案貶謫了這麼多人,這些空出來的官職,顯然會由新人頂上。
她暗自惱恨蕭景鐸運氣之好,如果說本來蕭景鐸選中的機率為五五分的話,那麼江州案之後,他九成九能透過授官考核。眼看事態就要脫離掌控了,吳君茹再也坐不住,只能又寫了一封信去催促吳家。
如今恐怕很難讓蕭景鐸落選了,這樣的話,只能讓她的父親想辦法,將蕭景鐸調到一個無權無勢的部門,生生耗著他。
可是不比現代,在這個通訊緩慢的時代,吳君茹心裡即使再著急,也只能耐著性子慢慢等。吳家雖然在長安裡也有住宅,但是本家並不在長安,而是聚居在清河,吳君茹的父母兄弟也隨著家族住在清河。吳君茹算得上是外嫁,僅帶著數個家僕,孤身一人嫁到長安,除非逢年過節,否則很難見到孃家人。雖說長安裡也有吳家人,可是這些都是在朝中做官的吳家叔伯,和她並不是同一支,所以並不親近。吳君茹不可能貿然去託沒見過幾面的叔伯幫她做事,而且這種事情,吳君茹也不放心告訴外人,所以思來想去,她只能讓人送信去清河,然後再讓她的父親託付在吏部供職的吳家人,替她解決蕭景鐸這個隱患。
吳君茹不清楚古代送信需要多長時間,她只覺得奇慢無比。第一封信久久不見迴音,吳君茹對此忐忑不已,莫非,這是父親不願意幫她的意思?她懷揣著若干猜測,再次寫了一封信去試探,好在這次,吳父終於回信了。
吳君茹看著手中的信件,即使信紙上只有短短一句話,可是吳君茹卻覺得安心無比,她小心地將信紙摺好,收在首飾盒的夾層裡,然後就安心等待父親的動作。
隨著吏部選試的時間越來越近,清澤院也緊張起來。秋菊等丫鬟得了蕭景鐸的吩咐,這幾天走路都不敢大聲,生怕打擾了蕭景鐸。
一個小廝抱著一捧紙卷從外面跑進來,他推開了書房的門,俯身對蕭景鐸說道:“郎君,你要的書我都買回來了。”
蕭景鐸沒有抬眼,只是輕輕點了點頭。小廝藉著放書的動作上前兩步,壓低了聲音說道:“郎君,方才那邊傳來訊息,信已經送到了。”
“嗯,我知道了。”蕭景鐸臉色依舊平淡,恍若不覺地說著殺傷性極大的話,“這次做的不錯,讓她們小心些,不要留下痕跡。”
小廝應了一聲,就退下了。
等小廝走後,蕭景鐸伸出手,在書卷裡撥了一撥,就露出兩張摺疊平整的信紙來。紙上滿滿都是墨跡,看得出來對方寫的非常辛苦,字型不好看就罷了,連最基本的工整也做不到,字跡一個大一個小,墨點粘的到處都是。
赫然就是吳君茹送出去的那兩封信。
古代傳信實在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慢只是其次,最要命的是,信件會被其他人劫持。
吳君茹顯然,就犯了這個錯誤。
蕭景鐸展開這兩張信紙,一邊看一邊覺得好笑,第一封吳君茹還顧忌著危險,說話只是含含糊糊,一點而過,等到了後面的一封,她似乎被江州案逼急了,近乎直白地懇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