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節,科舉反面教材全解,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縣令,你看該如何?”
蕭景鐸叫來探路的人,詢問:“對方有多少人,能看得出來嗎?”
探路之人沉吟:“他們藏在山林裡,緩慢前行,不然也繞不過邊疆守衛的眼線,不過依屬下眼力,他們至少有四千人。”
四千人放在戎州刺史眼中不值一提,可是對晉江縣卻無異於滅頂之災。若他們存的是偷襲的念頭,洗劫了晉江縣就撤退,恐怕戎州軍備也很難拿他們怎麼樣。
這個情況實在不能更糟糕,蕭景鐸心不住往下沉,但他的臉上卻還是沉著穩定,胸有成竹的樣子:“我們縣裡的府兵有多少?”
前幾年天下才太平下來,所以不少人家都有徵兵的經歷。新朝穩定後,先帝覺得用不著這麼多軍隊,也可能是朝廷養不起,所以就遣散了許多雜兵。這些雜兵卸甲歸田後並不是真的成了農民,宣朝設了府兵,尋常時在家務農,值守或者起戰事時要應徵入伍。晉江縣內也是一樣的情況,雖然沒有軍營,但應急時召集府兵也是朝廷允許的。
“現在正是農忙,恐怕許多人都不願意來,一時半會,估計只能召齊幾百人。”
幾百人對四千,就是戰神再世也打不過。
但是到了這個地步,他們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蕭景鐸對眾人說:“趙三,你帶著人去城裡徵兵。若是百姓問起……你就說有敵人偷襲,我們需要組一隻隊伍護城,若不然,晉江縣的基業就保不住了。”
大敵當前,民心絕對不能亂,若是將敵襲的實情告訴他們,百姓惶恐之下指不定能做出什麼,到時候都不用南詔來打,他們自己就先亂了。但是若瞞著百姓,他們還是太平心態,不會將這次危機當回事,那晉江縣一樣要完。
所以蕭景鐸只能換一個說辭,將來意不善的南詔人說成偷襲搶劫,這樣既能安穩民心,又能調動民憤,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
趙三領命走後,蕭景鐸繼續吩咐:“李四,你挑上兩個人手,立刻騎馬去和戎州報信。我這就修書一封,你帶著我的書信,去找刺史求援。記住,一定要快。”
李四領命。然而蕭景鐸和李四都清楚,李四再快也不可能在三天內走一個來回,更別說調兵不是小事,刺史先得核定軍報的真假,然後安排將領準備軍糧,等大軍真的開拔到城下,晉江縣已經成了什麼樣子了呢?
和來勢洶洶的南詔軍隊比,晉江縣的城牆如同虛設,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屋裡好幾個人沒說話,但是低著頭,已經在考慮棄城逃跑的事情了。
蕭景鐸坐在桌案後寫信,落筆之後用官印封好,遞給李四。等李四走後,屋裡只剩下要留守晉江縣的人,四下頓時陷入一種危險的沉默。蕭景鐸也不著急說話,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就放下。茶盞放回桌案時,發出微弱但清脆的響聲。
“大軍臨境,事急從權。我已經吩咐了趙三,現在想來城門已經關了。”蕭景鐸語氣平靜,但咬字卻清晰,“沒有我的手令私自出城者,一律按投敵叛國之罪,就地格殺。”
“什麼?”好些人大驚,“你方才明明……縣令你這是何意,何故要偷偷關城門?”
“關上城門,斷絕其他干擾,方可心無旁騖地對敵。”蕭景鐸眼睛看著面前這幾人,銳利如刀的視線從他們身上一一掃過,“你們說可對?”
城門都關了,現在還能說什麼。既然偷摸出城的路已經被堵死,剩下的官吏只能暗暗慪氣,強撐著擺出一副孤勇的派頭來。“縣令說的是,我等願意與晉江縣共存亡。”
“這就好。”蕭景鐸這才從桌案後撐起身,大步往外走,“現在所有人隨我出去,做緊時間做戰前部署。”
西南久無戰事,晉江縣被攻,戎州刺史就算為了政績也不會坐視不理,所以援兵一定會來,他們要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