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節,科舉反面教材全解,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政公主親臨,無疑大大鼓舞了士氣。沒過幾天,益州刺史也帶人追上來了,三軍將梁王圍成了一個鐵桶。
跟著梁王的人都知道事到如今,造反的罪名是洗不清了,這是砍頭誅族的大罪,既然已無退路,還不如跟著梁王拼一把,贏了就是從龍之功。崔家因為鄭王那一遭,現在也不遺餘力地支援梁王,若是梁王贏了,他們崔氏還有翻身的餘地,若是乾寧贏了……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長安,有六部宰相坐鎮,國事並不會出差錯,只要容珂和梁王之間決出勝負,誰能回到長安,誰便是主宰局勢的勝利者。
梁王被三面圍攻,拼死反抗,容珂雖然看起來佔優勢,反而比梁王更急著結束這場戰爭。
原因無他,宣朝今年已經發動三場戰爭了,一場外戰,兩場內戰,國庫早就支撐不住了。都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梁王是造反,大肆破壞並不覺得心疼,但是容珂身後還有一攤子家業,她可耗不起。
容珂當政以來,戰亂不斷,雖然邊疆外戰接連勝利,但是這對民生同樣是不小的消耗,算一算,梁王這一役,已經是第四場戰爭了,而這不過是容珂攝政的第三個年頭,戰爭比起前朝皇帝還要頻繁。前朝便是因為天災和戰亂亡了國,容珂可不敢拿自家的國運賭。
直到如今民間都好端端的,沒有因為容珂頻繁發起戰爭而民怨載道,實在是個奇蹟。然而世上哪裡有那麼多奇蹟,百姓之所以沒有劇烈反彈,概是因為,容珂預先就做好了安排。這期間要花費多少心思,豈是外人能知道的?
這場戰役,雙方都用命在搏,誰都知道,贏了便能榮華富貴,輸了便身敗名裂。就算戰死,只要自己的主子最後勝利了,自己的家人一樣會收到撫卹,梁王計程車兵背水一戰,反抗尤為激烈,沒有人消極應戰,全都豁出命在打。
長安裡,雪片般的戰報不斷髮回朝廷。容琅的目光牢牢鎖著洛陽的方向,崔太后枯坐宮中,等待最後的裁決,夏太后也成日唸佛,保佑容珂如往常一樣,勝利歸來。
江南水鄉,一個年輕精幹的郎君從田壟上走過,兩邊的農人看到他,問道:“五郎,你怎麼還不成親?”
被換作五郎的年輕人靦腆笑了:“明月要從宮裡回來了,我在等她。”
“喲,宮裡不是說不放人麼,明月居然還能回來?”
“對啊,她前幾月來信說,是攝政公主體恤她,特意破格放她出宮和親人團聚,還賞賜了她一大筆嫁妝。”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大夥樂呵呵地笑著,“你們倆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吧?我記得當年明月被朝廷徵走,之後你便一直沒有說親。好在明月要回來了,也不枉你等了她這麼多年。”
五郎想起宮裡的心愛姑娘,嘴邊也浮起微笑。他不理會眾人的打趣,走到無人處,從貼身衣裳處拿出了一枚香囊。
香囊上繡著明月和大江,正是應了他們倆的名字。五郎收起明月的繡品,看著西北長安的方向,喃喃道:“明月在信裡說八月就能離宮了,現在,她應該已經走在路上了吧?她喜歡吃蓮子,我得多給她準備些。”
沉浸在喜悅的五郎並不知道,他的明月,再也吃不到蓮子了。
作者有話要說:明月和五郎的故事靈感來源於“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當時學這首詩的時候就覺得很悲傷,於是融到了蕭景鐸和容珂的故事中,即使明月只是一個犧牲在宮廷政變中的小角色,但是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故事啊。
第121章 親征
三軍圍城,軍營裡忙碌非常。
蕭景鐸穿著全副戰甲, 戰甲上尚沾著未乾的血跡。今日已鳴金收兵, 他剛從營地巡邏回來, 便看到守營計程車兵跑過來, 抱拳說道:“都督, 長安來人了, 是否放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