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節,科舉反面教材全解,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景鐸去工部拜會工部尚書, 工部錢尚書看著自己面前的年輕人, 心思複雜。
前段時間朝堂上大換血, 許多靠科舉釋褐的寒門子弟取代了世代相傳計程車族, 楊尚書因為兒子的事, 也請求致仕, 中高層騰出了許多空位,原本四五品的官升遷, 而將數量繁多的中、基官騰給年輕氣盛的進士們。
楊尚書就是靠著這股風潮, 從侍郎升成了尚書。尚書有相名, 侍郎是尚書的副手, 他在侍郎這個副位上熬了許多年, 做夢都想著升為宰相,可是沒想到等他真正坐上尚書之位,楊尚書反而覺得這不是人乾的事。
工部是六部最末,向來沒什麼存在感, 前任尚書張相便是明哲保身的典範。楊尚書站在這個位置上, 前面是諸如段公、袁相這一個層次的傳奇人物, 這可是家喻戶曉的開國功臣, 而後面是蕭景鐸、夏之衡這一批新秀, 眼看著就要成為乾寧年間的時代傳奇,而楊尚書夾在這兩批人中間, 真是要多糟心有多糟心。
官場上的升遷充滿了套路,仕途發展最好的那一批, 都是外放,然後回京當六部員外郎,先從工部、禮部這些下行部做起,慢慢轉遷吏部、兵部。等坐到郎中後,到望州當幾任刺史,若是能順利遷回來,便是從侍郎開始,從下行升到上行,然後轉為下行尚書,慢慢再遷回上行尚書。
這是最理想的升遷之路,然而數十年中成功之人一隻巴掌都數的過來。楊尚書原本覺得只能在夢中才能實現這麼好的仕途路線了,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他的副手便成了這等典範。
楊尚書感慨又心酸,他做侍郎的時候都四十了,熬了十餘年才撞上大運,成了尚書,而蕭景鐸今年才二十五,便成了朝堂上最年輕的副相。
楊尚書知道蕭景鐸遲早都要離開工部,過幾年成為他的同級也是可以預料的事,所以楊尚書並不多為難蕭景鐸,盡力給雙方都留下情面。
蕭景鐸拜工部侍郎,承羲侯府裡的人歡喜極了,很是熱鬧了一陣。除了尚書,六部就數侍郎最大,素有副相之稱。能坐到侍郎的人,升為宰相,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蕭景鐸在長安裡已經成了各家教育孩子的典範,出將入相,少年封侯,是勳貴裡最有實權的高官,文臣中軍功最高的將軍,文武兼備,這才叫長安得意馬蹄疾,而最勵志的是,他是靠自己考上進士,進而踏入官場,開創傳奇的。
之後許多年,無論是私塾還是國子監,很多夫子都會一手握著戒尺,一邊唸叨道:“讓你們好好讀書你們不聽,你看看如今的承羲侯蕭景鐸,他就是進士出身,之後……”
十月蕭景鐸拜工部侍郎,十一月定勇侯府就把吳君茹遠遠送到廟裡了。若是定勇侯府原來還心存僥倖,等到十月一看,蕭景鐸都成了副相了,而且擺明了不喜歡吳君茹,他們若還好好供著吳君茹,故意和蕭景鐸作對,豈不是腦子裡面堵了泥?
吳君茹立刻就被捨棄了,做這個決定時,蕭英毫無觸動,老夫人更是眼皮都沒眨。一個能為了前途殘忍捨棄元配發妻的人,為什麼覺得下一任妻子會成為例外?
吳君茹的一雙兒女,蕭景業和蕭玉雅,兄妹兩人哭了一場後,心底竟莫名冒出一股解脫。他們的母親或許是真的為了他們好,可是他們長這麼大一直都很壓抑,也是真的。
“吳君茹被送走了?”燈下,蕭景鐸合上摺子,問道。
“是,我們去看過那個寺廟,吳氏確實在那個地方清修。”
“其他人呢,就沒說什麼?”
屬下頓了頓,說:“唯有四郎君和六娘子哭了一場。四郎君想去看吳氏,被四夫人攔下了。”
“他都娶妻了……”蕭景鐸很是感慨。聽到這話,屬下腦子裡冒出許多畫面許多猜測,但是卻不敢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