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紈紈紈紈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4章 巧,真是太巧了,日月江山永為明,紈紈紈紈紈絝,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刻板印象這個詞從來都不是什麼好詞,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犯這個錯誤。
尤其是當一個人有兩個突出點,其中一個突出點又過於明顯,令人會不經意地忽視另一個突出點的時候。
谷王這個人就是這樣。
提到谷王,上到大明當今皇帝朱棣,下到尋常百姓,第一反應幾乎都是魯莽這個詞,因為這幾乎就已經是牢牢釘死在谷王身上的標籤了。
但殊不知,人家谷王也並非只是個魯莽的人。
其實這也難怪,因為谷王那莽撞的性子實在是太令人記憶深刻了,尤其是在移封草原之後,跟瓦剌摩擦最多的就是他了。
就連朱瞻垶也是在老爺子的提醒過後才想起來,人家谷王當初也是奉太祖高皇帝之命鎮守宣府鎮,是一手抓戍邊建設,一手率兵禦敵。
好不誇張地說,當初的谷王是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針給貫徹到底了。
現在的谷王依然是在走這個老路子,不過卻少了高築牆這一點。
“十九還是當初的那個十九,只不過有些計策當年好用,現在卻不一定好用了。”
乾清宮中,朱棣看著錦衣衛傳回來的密報,略帶失意地發出了一聲感慨。
十七年前,他起兵靖難,跟自己的侄子刀兵相向,這個血親相殘的悲劇現如今似乎又要再次重演。
如果有可能,他是真的不想將手中的馬刀對準自己的手足兄弟,但一切的跡象都在表明,他的十九弟正在圖謀不軌。
“光憑著十九叔怕是不太行,但十三叔他……”
看著老爺子遞過來的錦衣衛密報,朱高熾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血親相殘本就已經是悲劇了,看現在的情況還極有可能是兩個,這屬實不是什麼好訊息。
“是啊,你十三叔也有些過了……”朱棣喟然一嘆,臉上滿是失落的神情。
早在他起兵靖難的時候就曾經想過自己可能會有這一天,但真等到這一天到來的時候他還是不免的有些心痛。
“十三爺爺不太行。”朱瞻垶靠在椅背上,腦子裡過著大明的藩王分佈圖。
“十三爺爺的封地在關內,大同府雖然也是在長城附近,但再怎麼說也是在關內。”
“的確,在關內能夠更好的策應,可如果十三爺爺和十九爺爺真的那麼想,限制也是非常多的。”
“首先,在關內就不適用朝廷對草原的制度,其次就是受替補法的影響,十三爺爺會舉步維艱。”
聽了朱瞻垶的話,不管是朱棣還是朱高熾都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當初在將藩王移封草原的時候,朝廷定下了特殊的制度,那就是稍微改變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章留下來的“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規矩,變成了“分封可錫土,列爵可臨民”。
至於最後一點“食祿而不治事”則是沒有改過。
有這個改過的規矩在,封地在草原的谷王可以拉扯起一定的人馬,但錢糧不夠,因為他“食祿而不治事”。
可對於封地在關內大同府的代王來說,他什麼都做不了,因為現在的他就是個吃俸祿的閒散王爺。
一沒聲望,二沒人馬,三沒錢糧。
綜合這些來說,谷王找到代王其實就是找了個聲援的,為了讓自己的反抗顯得“名正言順”一些,但實際上的幫助他是得不到的。
“算了,先放一放吧……”朱瞻垶說完之後乾清宮中沉默了良久,最終還是朱棣開口打破了這份沉默。
而這一開口,竟然是帶著慢慢的消極情緒。
“十三沒有什麼作用,十九又在草原,封地還被十一給圍上了,短時間之內是翻不起什麼浪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