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節,駙馬要上天,絕歌,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子僵住,扭頭看鎮武侯:奴隸們和雞鴨吃的?
鎮武侯跪地,稟告天子:這糙米叫做稻穀,去殼稱作為大米,被去掉的糙米殼被稱作糠。糠混著粗糧用來餵雞鴨鵝等家禽牲畜,糙米殼裡面的大米卻是細糧。他緊跟著又算賬,細數種糙米比種黍米的優勢。他把裴三郎的話搬過來,略加修改使用上了:“糧食產量怎麼也得翻上三五倍吧。”不敢說沒有十倍也有五倍的大話。
天子說:“斷不止三五倍。南方河流水道眾多,在河道兩側開墾水田非常便利。河道的淤泥肥沃,開墾之後即可播種,能趕上今年的春耕。”新開墾的加上之前挪作它用的水田,不僅是今年的稻穀產量會翻番,便是往後隨著水田的開墾,還會逐年再增。
鎮武侯當即把他跟陳武侯分頭行事稟告了天子。陳武侯花高價從裴三郎那裡買走一千斤稻穀準備宴請貴族們推廣,他昨夜已經連夜派人去收稻穀準備拉到京城,把價格拉到五文錢上捶實,以引得南方的貴族豪商地主們利動。最後,他才報上自己擔憂,眼下京中不缺糧,他買來這麼多糧,處理不了。
天子問:“你花多少金購的糧。”我掏給你就是了。
鎮武侯說:“我兒裴三郎出銅錢五萬貫,與我約定好二一添作五分利。”
天子:“……”所以這麼多年的糙米突然變成稻穀,就是那銅錢精鑽眼錢裡琢磨出來的法子?他果斷地打消了自己掏錢貼補鎮武侯的想法,讓人去宣太內司的望公來採買。他那十萬披甲人的糧食消耗一天是十萬升,五萬貫錢的糧食還不夠他們吃上兩個月的。
不過鎮武侯獻米有功,有利於江山社稷卻是得賞,陳武侯從旁協助也不能漏了。
於是鎮武侯出宮的時候,懷裡揣著天子的嘉獎詔書,抱著天子剛賞的一百兩金子,身邊不僅跟著望公和誠公,還有去陳武侯府上的傳詔的宮使。
陳武侯正在籌備宴請各路侯爵們的事,天子宮使上門了。
嘉獎詔書和一百兩金子砸到他的頭上,整個兒懵了。
他接過詔書過,反覆地看了又看,才反應過來這是對門那兩父子有好處時順便捎上了他,然後天子免了他明年的歲貢還賞賜給他一百兩金子。
他謝恩,給傳詔的宮使封了個大紅封,千恩萬謝地把人送走,揣著詔書一路小跑地奔向對門的鎮武侯府,然後就見到裴三郎正在跟太內司的望公和誠公籤契書。他見禮後,再一打聽,這裴三郎竟然把收的糧食賣到了太內司,他們收來多少稻穀,太內司就收多少。
陳武侯問:“稻穀是什麼?”
裴三郎說:“糙米呀,為了配得起身價,改名字了,以後叫沒脫殼的叫稻穀,脫了殼的叫大米,脫下來的殼叫糠。”
陳武侯:“……”
望公和誠公面無表情地坐在旁邊。天下親自指定的買賣,他們沒有意見,但是……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見過這麼會做買賣的。一文錢買的糙米,起個新名字,換個做法,賣到五文錢!五文錢!還是賣給天子!
他們沒有意見,天子親指,他們不敢有意見,心平氣和,心平氣和。
第44章
裴三郎活了兩輩子, 唯一一個無條件信任他、支援他的人就是鎮武侯。他跟鎮武侯做買賣自然是放心的,不用擔心別人從中做假賬虛報數目吃他的利潤, 因此簽完契便把糧食生意交給鎮武侯全權打理, 他專心幫自己的三個作坊和錢莊買賣。
馬鞍作坊、冶煉作坊、紡織作坊都是全封閉式管理,進多少材料、支付出去多少錢、出多少成品、剩下多少邊角碎料, 這些都是有數的, 管理起來倒還好說。冶煉作坊, 牽涉到大量鑄銅,他雖然是掛靠在鎮武侯府名下,但這份產業是他的,要分出去的, 他還不好佔鎮武侯甲兵的額度,於是自己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