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節,駙馬要上天,絕歌,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並且這些東西是要歸檔留存的。
管事的履歷檔案記載了管事的生平,包括他有什麼親眷,是怎麼提拔起來的,獲得過哪些獎勵,為作坊做出哪些貢獻,有些什麼親眷。
最終處置,由她定奪。
太庶府辦案,都沒有這麼細緻。
各個作坊之上,有一個總部。
裴曦在長公主府後院單獨劃出一座很大的院子作為總部的辦事場所。設有監察、財務、人事、資訊、專案、設計等多個部門,比六卿衙門劃分得還要細緻。
他們會像朝廷開大小朝會那般,定期舉行例會,如每週、每月、每季、每年的例會都是固定的,還有不定期的,由某個部門發函通知,被通知到的部門一定要派人參加,哪怕再不關緊要的會議,也要來個人旁聽轉達。
羽青鸞每次去參加例會,總有種在朝堂上與眾臣議事的錯覺。
這就像一個沒有疆域的小朝廷,而這個朝廷正在往大鳳朝的各個封地滲透,包括前線作戰的訊息,他們都特意派了人去打聽收集,然後跟著商隊傳回來,就在資訊部裡。
她一直懷疑有人在故意拖延戰事,卻無法從戰報中獲得有用訊息。在資訊部中關於糧草、戰奴買賣的資訊中,她找到虔公府的糧草記錄。
虔公府運了多少糧到前線,之後,糧告罄,由瑞臨長公主徵調糧草過來。它打的那幾場仗每次的俘獲多少,轉賣給商人又獲利多少,獲利的銅錢以及留下多少糧又運回多少虔公府封地,之後又向朝廷要來多少兵甲糧草多少……有些是準備數字,有些寫個約摸,準確的,能準確到多少文、多少車,寫約的則是如“約一千石”等這樣的大數目。虔公府報上來的戰損,比資訊部記載的戰損更多些,報給朝廷的俘獲數量只是資訊部記載的零頭。
虔公府俘獲的人丁、財物,俘虜哪些從戰場上抓的,哪些是破城後抓的,哪些貴族、士族、豪商被抄家,這些被抄人家做的什麼買賣,有些什麼物什,被抄後怎麼分配,又運到了哪裡,人賣給了誰都有記載。
資訊部的記載比朝廷的探報還要詳細,資料與朝廷戰報、眼線探報的出入都極大。
同一個戰場,她從三個不同的渠道獲取到了三個不同的訊息結果。
她踩在梯子上,把記載有虔公府的文夾件放回到那與整面牆齊平的檔案櫃裡,找到太商府的檔案櫃。
太商府的檔案櫃佔據了一整個大櫃子,分成二十排,每一排都擺滿了資料夾,根據城池-種類-經營專案所區分。
她先翻看太商府-京城-稻穀項。最上頁是年度總表,之後是月度總表,月度總表後面附的是詳細資訊,一頁頁的,由不同的人陸陸續續填上去的,上面有填寫人的簽字和時間。
她手裡拿的資料夾是軸用銅鑄的活動軸,紙是竹製的紙,打有孔,如果要增加新的紙張,開啟活動軸放進去就行了。
太商府的記載與瑞臨長公主呈報朝廷的相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計。
一名僕人模樣的人拿著一張紙條進來,遞給管事,管事看過,轉身來到櫃子前,一抬頭見到自己要找的資料夾空了,再一看,那資料夾正在坐在梯子上的青鸞長公主手裡捧著。他恭恭敬敬地喚了聲,“長公主。”
羽青鸞低頭。
管事指指她手裡的資料夾。
羽青鸞看看管事,看看資料夾,遞給他。
管事流著冷汗,陪著笑臉,飛快地把那一張紙條抄錄上去,小心翼翼地吹乾筆墨,又雙手送還給她。
羽青鸞接過資料夾,揮揮手,讓他忙自己的事情去,她翻到新寫明的項,就見到一條,太商府糧倉今日辰時出糧五百石運往陳武城的訊息。
羽青鸞在資訊部的檔案室待了一下午,才踩著木梯子出了地窖。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