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節,駙馬要上天,絕歌,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大才在行軍路上都不忘教他練功,這師傅也真是太盡職盡責了。
他練完拳腳,回去吃完早飯,用毛巾把身上的臭汗擦一擦,便準備出發。
行軍趕路想勤換衣服是不可能的,髒著吧,好在是深色的皮裘,髒了拍拍就好了,實在不行,拿刷子輕輕刷刷就算。
他是貴族公爵,即使是出征,也要有排場,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他的馬車帶上了,三輛。
他這三輛是自己坐習慣了的舊馬車,成親後在京裡是坐老婆的鸞駕,王爵級別的,公爵見到都得跪。
三輛馬車上都裝有物資,還拉有金子,不管有用沒用,帶上些總是有備無患。
從京城出來的這段距還挺好走,大部分地方都是一馬平川。土地肥沃的大平原夾雜著波瀾壯闊的河流湖泊,出京後見到的不是莊稼地就是水草豐茂的牧場。盛夏時節,這裡的牧草能長到比一人還高,把牛羊都蓋住,就是詩經裡寫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天子選擇這片地方定都還是有一定考量的。
肥沃的土地,豐富的水草,以及每天的寒冬凍死大量蟲害和病菌,很大限度地保障了京城的產出,維持京城的需求。
他上輩子的世界,草原的牧草通常只長到小腿高,土地非常貧瘠了,如果不依靠化肥,地裡根本種不出莊稼,跟這裡的土完全沒得比。他不是搞農業的,不知道是土壤問題,還是土壤退化問題,總之,無解。
他們雖然有騎兵,但是大部分還是步兵,再加上物資運輸隊,速度再快也快不到哪裡去,全程人均步行速度前行,大概每小時六公里左右的速度。
入冬時節,白晝變短,每天能趕十個小時的路就已經是極限。
出京城的頭兩天,路上見到的都是大貴族們的莊園。
他們已經把他的種地方法山寨了去,莊稼地都是一壟壟的,修得很整齊,有些地方還造有水渠和水車,田間散著吃草的牛羊,有衣衫破爛的孩子在放牧。那些都是小莊奴。莊奴的孩子也是莊奴,養到三歲就開始餵雞鴨,五六歲就要放牧,沒有能吃閒飯的。
他還遇到幾夥奴隸販子,從打仗的地方買來低價奴隸,運到京城來高價賣,每個奴隸至少能賺上好幾十文的利潤。這些奴隸有瘦弱的,也有強壯的像是戰奴或披甲人出身,甚至還有白淨的女奴被關在籠子裡。這些女奴雖然穿著破爛的衣裳,但看她們的手就知道是貴族出身,應該是破城後被擄的,送到京城後也不知道會去哪裡。運氣好的,可能會被人買到後院,運氣不好的,估計會被賣到花巷。
裴三郎同情歸同情,但不敢救她們。奴隸販子敢運到京城來賣的這些被擄的貴族女郎,都跟造反公侯有瓜連,他如果把她們解救回長公主府,說不定人家回頭就能當了間諜把他賣個底兒掉。
他們趕了三天路後,沿途逐漸荒僻起來。荒山野林變多,路旁的莊稼地種得很任性,缺少打理,土結結實實的,乍然看起來像荒地,但其實並不是,只是他們的生產工具落後,如果沒有耕牛,僅憑木鏟很難翻得動地,於是種植的時候在地上挖個坑,種上種子埋上土便成。現在秋收了,坑都不用挖,直接把作物收割了便完事。
路旁的莊園全是土牆房茅草屋,低矮,且汙水橫流,還沒有排水溝,比他的莊園在打理收拾前還要髒亂差。
過了莊園,有山的地方,全部都是深山老林子。
行軍隊伍的腳步聲都掩不住山裡的野獸吼叫聲和各種野生動物發出的聲響,特別是在清晨和傍晚時分,滿山遍野的吼吼哇哇嗚嗚聲音,也不知道是些什麼動物發出來的。
有那種大野猴子,不知道是屬於猴子還是屬於猿,站起來有一米五六的個子,胳膊很長,成群結隊地從樹叢上過去,跟猴群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