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節,駙馬要上天,絕歌,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苦奴不添亂就能省了他們很多事。以往,他們經常行軍到一半,出去搜捕逃走的苦奴,折騰得人仰馬翻,氣得半死。
親隨軍們正圍著篝火燒蛇肉和熱肉乾、燒開水,見到身披裘皮大氅的裴三郎挎著寶劍出來紛紛見禮,還有人熱情地邀請他吃蛇肉。
裴三郎擺手,敬謝不敏,告訴他們肉一定要烤到熟透。
大家夥兒現在早不喝生水了,用了水壺都是加了裴三郎作坊製造的過濾口的,也知道寄生蟲的事。不要說寄生蟲,行軍打仗走到山裡,多耗幾天沒走出去,缺糧了,那是抓到什麼吃什麼,抓到蟲子都是肉,不吃餓死,吃下去才能活命。蛇肉裡面長點東西,烤熟了,或者是挑出來,吃了便是。
吃生肉喝生水的習慣已經改了,畢竟都是有家有業的人,誰都不想枉死在一口吃食上,但真要說因為蛇肉里長點什麼就不吃,那得有曦公這樣的條件和本事。
曦公行軍,走到哪裡都有豪商來找他做買賣。什麼山貨、野味,只有當地才有的物什,運來了,曦公瞧著覺得好,當即購下一批不說,還能當場定下長期買賣,讓人運去京城,又或者是讓人在當地給他多收些,再組成商隊一起送過去。
甚至還讓他的商隊幫大家夥兒捎家書回去。
親隨軍們都覺得他們不是去出征的,是去做買賣的,是商隊。
裴三郎雖然是騎馬或坐馬車,但大部隊行軍是靠步行,因此哪怕是疾行軍,速度也非常慢,這導致他每天都有時間坐在馬車上,跟聞風而來的商人坐買賣和談風土人情山川地貌。
商人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對自己經營買賣的地界更是熟悉,聊起來頭頭是道。
他把自己的一輛馬車挪出來待客,由刑戰帶上兩個戰奴陪,跟在身邊保護他。
商人們上了他的馬車,吃著他的奶糖糕點,與他聊起各種見聞。
他的身份地位高,王爵待遇,車上擺的都是御製的金器,顯得很高大上,再加上是出了名的銅錢精,很多商人都願投他所好,因此,他想買當地的地圖,商人都會把自制的地圖賣給他。
作為回報,他會同他們做買賣生意,在買賣上給予一定的保護。商人們跟他做買賣,運上京的貨戳上他的標,至少現在沒有公侯敢劫。
互惠互利,共同開心。
於他而言,買賣做成了,大鳳朝各封地的一張張小地圖出來了,沿途行軍的風土人情地理志也出來了。
這個世界不注重文化教育,很多人都是地理盲,除了接受正統天子教育的人以外,旁人幾乎沒有完整系統的地理教育,即使是天子家的人,對於版圖的瞭解都不怎麼詳細。至少在物產上,天子家是真沒他現在懂得多。
一路行駛,他的筆記是寫得越來越厚,地圖也攢得越來越多。
這裡的地圖沒有任何精準度可言,誤差很大,標距離都只能用估摸、大概、目測來顯示,但好歹有個方位,有明顯的標註,比起什麼都不知道,兩眼抓瞎強得多,再配上些沿途的物產記載,就還算詳細的了。
越往南,天氣越暖和,地貌也不在斷變化。
大鳳朝跟他上輩子生活的世界很不相同,森林覆蓋率非常高,河流眾多,空氣非常潮溼。他們大部分時候都是沿著河道在兩岸全是茂密樹木的森林間行走,物種極其豐富。他以為經過這麼多年,各地豪商給他收羅各種稀珍物什、作物種子、果實,他的見識已經夠廣闊了,但走在外面,仍舊兩眼抓瞎,沿途滿是不認識的草木植物。
春秋戰國記錄片中那種看起來跟黃土高原似的大荒山上行軍的情況,他走了一個多月都沒遇到過。
除了京城,他這一路行來,再沒見過別的大平原。
那些各封地的城池,就座落在森林和群山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