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節,駙馬要上天,絕歌,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南方天氣暖和潮溼,對保暖沒那麼高要求,對採光要求高,於是宮殿就是中間是大柱子,前後全是門,左右兩側全是窗。門窗一開,屋子裡四面透亮。
宮殿裡的傢俱擺設格局則全是按照京城的青鸞長公主府來的。
這樣的一座宅子,即使在京城,也是頭一份,不比他倆在京城的府邸差到哪。
前殿和後院之間有一堵高牆隔開,高牆正中間開有兩扇高大的宮門,兩側有耳門設有雨天行走的迴廊。迴廊連通整座宅子的各個院落,其間有綠化假山點綴,其佈局之精巧與京城的府邸如出一轍。
他倆居住的正院,是與前殿在一條中軸線上,一座由圍牆砌起來的獨立宮院,院牆外是綠化帶隔開的過道、迴廊。院子的格局是仿照天子的天鳳宮建的,有議事的正殿,有寢居室,有配殿,還設有小廚房和女官、宮侍們值班的休息室。殿門口是個大露臺,各類設施也是一應俱全。
正院裡的傢俱、幃帳、屏風、銅鑄的大香爐、暖爐、銅鑄的燈架等都造好了。
全木造築,很怕火,因此燈架的底座建得極牢實,甚至還加了銅釘固定在地上,油燈是窄口闊底的葫蘆肚,防灑。宮殿裡收拾得纖塵不染,地板打磨得極為光滑,地板之間拼接得嚴絲合縫。
裴三郎還特意檢視了下洗浴室,也是按照宮裡新改造的式樣建造的。
羽九玄看到這寬敞的屋子,早待不住了,掙扎著要下地。
裴三郎把她放在地上,她便邁著小短腿跑開了,特別稀奇地到處檢視。
他倆在檢視宮殿的時候,羽青鸞的女官和裴三郎的管家已經領著人把他倆打包的行李拉進府。
羽青鸞要用到的日常物品,由宮女們抬進宮室,其餘的貴重財物唯有先按照冊子清點箱子,拉進庫,等暫作休整之後再行清點。
裴三郎還好說,他的貴物財物只有金子銅錢,而羽青鸞……她跟天子是真把天凰宮除帶笨重傢俱以外的東西全部搬空,連女官、宮女、宮侍以及親隨軍都帶來了。
皇后過世當日,羽飛鳳喊出那些話不宜傳出去。當值的聽到那些話的人,都是跟隨天子皇后多年,是羽青鸞信任之人,自然不能像尋常僕從那樣處死封口,索性隨羽青鸞一起就封,否則留在京裡他們的性命不保,也必然還會生出其它事端。
羽青鸞的財物不僅僅是金子銅錢以及昂貴的金玉銅器,絲綢綾羅、珍稀昂貴的毛皮、進貢的稀奇藥材等那是成車地運來。二百多輛馬車的財物,她和裴曦加起來的六十輛馬車名額不夠拉的,是天子下詔從司馬府借調五百匹馬給她搬家。馬車不僅要拉她的財物,還要隨行的女官、宮女,以及他們的財物。
裴三郎把羽九玄交給羽青鸞照看,讓宮女燒水伺候她們母女倆梳洗,他則去安頓府裡的各種瑣碎雜事。
首先就是安頓他的父母和兄長家。府裡又有現成的院子,十二座宮殿般的院落群,足夠安置下他們。
至於女官、宮女、僕人們,在後院也自有他們的院子。
羽青鸞的五百府衛和裴曦補滿額的五百披甲人都安排到後院校場,跟以前在京城時一樣。
沿途護著他們的戰奴跟親隨軍一樣,先劃個地方,住帳篷,之後再另行安排。
羽青鸞洗完澡,渾身清爽乾淨,終於不再是臭烘烘的,才終於覺得活回來半條命。
她看著寬敞高大的宮殿,心情卻好不起來,想父皇。
雖然她與父皇的書信沒斷,但母后過世了,她走了,父皇連個能夠說多兩句話的人都沒有了,日子可想而知。
他們怕書信被劫,很多父女倆能夠私下說的話,不能寫在信裡,就連邊林、南疆和封地的真實情況,也只能略微提一提。雖然父皇能看懂,但再不是能夠父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