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節,駙馬要上天,絕歌,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展開信,見是她父皇的筆跡,上面只有一句,“憑此虎符,可得嚴門郎、安門郎以死效忠,此二府為大鳳朝廷護國之基石。”
她燒燬了信,問道:“其他十一位門郎將現在何處?”
周烽回道,“有封地的都回了封地,沒封地的都在來南疆的路上,腳程比我們稍慢些,也快到了。”
四位門郎將,各領三千親隨軍,總共是一萬二千人。
他們全是親隨軍中的精銳,皆是披甲人或世代親隨軍出身,其子侄兄弟們即使不在親隨軍中任職,也都是從小學習武藝的披甲人,現成的戰鬥人員。即使保守估計,也有兩三萬的戰鬥力,再加上家眷至少有五六萬人。
羽青鸞當即派人去把裴曦叫回來,告訴他情況,說:“我要去趟南疆,還需要呼叫安頓六萬人左右的糧草物資。”好在這些年裴曦一直有大肆購買糧食,又剛秋收,糧草暫時無憂。
裴曦當即去給羽青鸞調派糧食,讓她帶著一起上路。
那些人來投奔,有糧食有飯吃,才能安人心。
對於羽飛鳳,裴曦無話可說。
他都不知道羽飛鳳哪來的底氣打南疆。
他有三萬苦奴開荒墾地,每年的耕地逐年增加,稻穀一年種兩季,這邊的河流多,又靠海,灑網就能撈魚。鸞城快讓他建成大鳳朝的魚米之鄉了。要不是突然間湧進鸞城的人太多,他都快成賣糧食的大戶了。
他有鸞城供應糧食,再有花丘、上隅、密林、邊林四塊沒有任何糧食產出的封地作為防線,即使從花丘到密林只是穿過上隅的邊陲,很近,四塊封地的路程加起來也有七八百里,沿途除了開闢的商道和建立的客棧,那就只有荒山密林,很多河流路段還是把那些大樹砍倒鋪設的橋,還有不少險關地段,都讓他設立了關防。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羽飛鳳發兵前,查清楚鸞城和南疆的真實情況了嗎?知道他已經建起了好幾十個鍊鐵爐和大片的炭窯在燒炭嗎?
到處都在開荒,運樹多費人力呀,就在開荒的各個村子、莊園建炭窯,就地燒木炭。那些不好拿來做傢俱蓋房樹的大樹枝等劈了拿來燒炭,簡直不要太方便。
他有用不完的木炭,多造些鍊鐵爐,就能源源不斷地鍊鐵。
木炭溫度不夠,煉不出鋼,很多時候出爐的都是很脆的生鐵。
鸞城來了這麼多的人,他有那麼多的奴隸,擴充鐵匠不難,不是要造百鍛劍,把生鐵鍛打成鍛鐵或精鐵足夠用了,因此打造起來很快。
鐵鋸生產出來,大大地加快了鋸樹伐木開荒的速度,耕地越來越多。
有鐵錘、鐵鍬,採礦量也是與日劇增。
獨輪車改良成兩個輪子帶車斗的手推車,用鐵做鑄成鐵絲做的軲轆支架比木頭結實更輕巧,運輸人力和馱力就又省下了很多,這又增加了生產力。
鐵劍、鐵盾、鐵矛、手把三十厘米刀刃長一米的大刀都已經安排上量產了。
床弩,還在調整精準度的階段。它裝備手臂粗的削尖頭的木棍,射程能達到五百米,能射穿厚厚的土牆和銅甲!雖然一下子只能發一支弩,但他有鐵有木頭,堆得起量產。
連弩的射程沒有床弩遠,用的箭也要小很多,但是它一次能發十支箭,射上二三百米沒問題。
裴曦調完糧,就去催工匠趕緊把床弩的準度問題解決掉,同時連弩的生產加緊排上,還有鐵鋸。
那麼長的防線,不能白白浪費了,雖然羽飛鳳很可能來不了,但萬一呢?有備無患嘛。
羽青鸞在南疆忙著接收投奔來的親隨軍,裴曦忙著打造戰爭兵器,來自京城和各封地的訊息如雪花般傳來。
京城被洗劫空了。
羽飛鳳糾集了二十萬大軍,於十月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