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五十一章屯田之變,變臣,宇十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慶二年七月,石重偉看到了化州的奏本,屯田夏糧已經統計造冊,請朝庭下旨公佈分配方案。翻看著厚厚的賬冊,石重偉笑道:“楊卿,江卿倒是實成,把夏糧的賬冊都寄來了,朕難道還替他算回賬嗎?楊卿,你把安西屯田的情況給朕說一說,朕懶得翻這東西。”
楊全宗清了清嗓子,奏道:“安西屯軍共有軍士五萬零八百二十四人,每人給田五十畝,共計田畝二萬五千四百一十二頃。化州今年豐收,平均每畝地收糧一石六鬥,得糧四百一十萬石。”
孔省在旁邊喜道:“四百一十萬石糧半數歸公,便是二百零五萬石,按安西大營將士每日二斤糧的標準算,足夠三十多萬大軍一年所需,安西屯田不僅解決了大營的軍糧,甚至可以供給給青州、孟州、齊州等缺糧之地。”
石重偉心中打得卻是另一個算盤,屯軍五萬餘人便能得二百零五萬石糧,每個屯軍可得糧四十多石,現在鬥米二十錢,能得銀八兩左右。按一人二斤一天算,這些糧食足能支應三十四萬人一年所食,也就是說一年七口人不用為吃食發愁,難怪那些屯軍多將家人遷往化州。如果再種些果樹,養些牛羊,一年所得至少超過了十二三兩,普通百姓一年所耗不過四兩銀子,化州屯軍之富遠勝普通百姓。
“朕早就聽聞過化州之富,原以為是設立邊市與西域通商之故,如今看來屯田亦能致富。我鄭國男子成年官府授二十畝地,而父皇為安置這些老弱屯軍,給地五十畝,條件實在是過厚了。”
段次宗道:“朝庭推行‘合稅為一’之政後,收取的稅賦不過一成半至兩成,而屯田要交出五成出產,不能算是優厚。屯田亦是官田,不能變賣,主要是化州土地肥沃,多是熟地,每畝出產高達一石六半,其他州平均不過一石一斗左右,這才能多收了幾鬥糧食。這些屯軍交納的糧賦實為普通百姓的兩倍多,萬歲切不可因此減少屯軍的分成,以免鬧出兵變來。”
石重偉想減少屯軍的分配的想法沒說出口就被段次宗憋了回去,好在事先石重偉已經準備,微微一笑對孔省道:“孔卿,今年青州遭了蟲災,能不能從化州調集百萬石糧食入青州賑災?”
孔省道:“萬歲此議甚好,化州與青州相鄰,從化州調集糧食既快又節省,乃是捷徑。臣以為化州糧食累年豐產,可在化州與並、青、雷等州交界處設立糧庫,以備不時之需。”
段次宗道:“若是調集百萬石糧食入青州,留給安西大營的軍糧就不夠了,每處糧庫至少要準備二十萬石糧食,化州所產不知能否足用?還是分三年籌備穩妥一些。”
石重偉不想在此事上糾結,道:“糧倉籌糧之事交由化州刺史周永桐解決,費用准許化州以鬥米十錢的價格在稅賦中扣除,不足的銀兩讓化州衙門為朝庭分憂,想辦法自行解決。”
段次宗想了一下,一百石糧只需補貼十萬兩銀,對化州來說真不是大數目,便沒有開口反對,不過天子想從屯田多要些好處的想法沒變。
石重偉繼續道:“著安南、安北屯軍仿照安西屯軍於州境處設立糧倉,同樣以鬥米十錢的價格准許當地州府在稅賦中扣除。”
不等孔省等人說話,石重偉道:“化州屯糧具體如何分配由政事堂和戶部商議後拿出個章程來奏朕。此事先議到這裡,下一項。”
兵部尚書丁大為奏道:“臣啟萬歲,化州經略使江安義奏報,今年五月他在巡視戈壁軍鎮之時遭遇馬賊,遂帶軍鎮八百兵馬逐賊,殺賊一百二十四人,俘三百四十人,剿賊窩兩處,獲金銀器皿折價二百零四萬兩,軍械、糧草若干。”
這個訊息石重偉在前半個月已經接到了江安義的密奏知曉,江安義在密奏中表示要把繳獲的二百萬兩銀子送交給國庫。今年重修雁山行宮,銀子如流水般地花出,內庫早已空了,王太后把自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