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夾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沈晨靄的異古生活,南瓜夾心,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截流沒有上交給朝廷。當時的唐王朝從政權上來說基本就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後來朱全忠殺唐昭宗,立他13歲的兒子為帝,這就是唐朝最後一位皇帝唐衰宗李祝。四年之後,朱全忠又廢唐衰宗自立為帝,國號為梁,這便是史上的後梁,唐朝也至此滅亡。
但是羅定給沈晨靄買回來的歷史書籍上卻不是這麼記載的,上面寫著黃巢起義被剿滅之後,當時在位的皇帝是唐僖宗李儇。
在沈晨靄的記憶中,這是一位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宦官之手的小皇帝,當時李儇登基的時候只有12歲,是唐朝歷史最年輕的皇帝,唐懿宗死後,他是被宮內的宦官們擁立著登上了皇位的。
正史上對這位唐僖宗的評價是‘恭帝沖年纘歷,政在宦臣,惕勵虔恭,殷憂重慎。屬世道交喪,海縣橫流,赤眉搖盪於中原,黃屋流離於遐徼,黔黎塗炭,宗社丘墟。’這是《舊唐書》上的原話,可見當時朝廷政事是何等的昏暗,老百姓的生活又是何等的艱難。
但是這裡的史書之上所書寫的內容,卻與沈晨靄記憶當中的正史資料極其不相符。
這裡的史書記載的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僖宗李儇、雄才大略、文武皆昌。一生平西南、定東北、除暴戾、安天下,上承祖宗基業,下興黎民百姓。他一手指揮千軍萬馬,平定了即將奔潰的大唐帝國,一手揮毫潑墨,制定富國強民的興邦之策,唐朝在他的帶領之下,重新煥發了漢唐帝國的風采。
唐朝自僖宗開始,又往下傳了600多年,一直到幾年之前才被現在的大乾王朝所取代。
沈晨靄看到這裡在心裡默默的計算了一下,唐僖宗應該是在公元862年繼位的,在這之後是600多年的傳承與十幾年的動亂,再加上大乾建國到現在是第五年,把這些年份都加在一起之後,那麼現在的年份應該是公元1500—1550年左右,這個時間要是按照沈晨靄所學的正史來說,應該是處在明朝的中期。
由於可以用於考證的資料太少,這個結論也只能是一個大致的推測,但是唐朝在此時再次興起是已經可以肯定的了,沈晨靄心想就暫時稱呼這個不合理的朝代為後唐吧。
書寫沈晨靄手中這本歷史典籍的人,應該是一位後唐的人士,因為在書寫後唐的時候,這位通篇的筆墨都在著重的渲染唐僖宗的睿智英明還有當時國家的富強與興盛。
沈晨靄被書裡面詠歎調似的讚美刺激出一身的雞皮疙瘩,心說按著作者說的,這位唐僖宗簡直就是漢武帝+唐太宗+清聖祖的合體,是一位找遍古今中外都翻不出第二個的明君聖主。
要是擱到起、點裡面,這位皇帝的一生那就是一部穿越者的史詩鉅著,只不過時間是不會因為任何人而停下腳步的,所以當那位偉大的帝王離開之後,他所創造的一切在多年之後也終歸化為了歷史。
看完了歷史書籍,沈晨靄又拿起了一本《民俗通史》,心想既然還是漢家人的王朝,那推行的自然也就是漢家的儒學文化,那為什麼在這裡男子契結兄弟,甚至是娶自己寡居的嫂嫂,都已經成為一些可以被廣大老百姓所接受事情那?怎麼都想不明白的沈晨靄決定繼續尋找答案。
羅定給沈晨靄買回來的這本《民俗通史》所注寫的年代應該離現在很近,大約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因為書中通篇都是在用一個本朝人的口吻,在寫上一個朝代的故事。
因為作者的關係,這本《民俗通史》裡對於‘後唐’的描寫就要客觀的多,用作者本人的話說,前朝的唐僖宗的確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的賢明皇帝。他在位期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四海蠻夷皆來朝拜,各國的使臣稱呼當時的朝廷為‘天朝’。
有這樣的功績,也難怪後世眾人對他會有那麼高的評價,但是此書的作者卻在此時很是隱晦的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