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節,廢太子生存指南,尋香蹤,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堵在路上,這些車上裝載的滿滿都是貨物。街道太窄了,人太多了。
所以蕭彧最近在和閔翀、王涓一起商量擴建番禺城的事,番禺城太小了,東西南北縱向不過五里,而且規劃也不合理,顯得非常凌亂,但要改造起來成本也非常大。
因而蕭彧決定將番禺城從東西向再各拓展二里地,東邊用來修建官府衙門與官員宅邸,西邊用來建坊市,並按照貿易的內容進行劃分,比如批海貿行、牛馬市、菜市等。
蕭彧問:“閔大人覺得是官府出錢修建好房子再賣出去呢,還是直接賣地讓他們按照官府規劃的方式修建?”閔翀是戶部的,負責出錢,所以這事非他不可。
閔翀說:“我以為西市可以賣地,東城則由我們自己建吧。咱們的錢既要建府邸,又要建西市,只怕不夠用。”
蕭彧對王涓說:“那設計規劃的事就交給小王大人了。”
王涓激動地說:“臣必定竭盡全力,肝腦塗地。”
蕭彧擺擺手:“盡力而為即可。”
東西城外不少都是空地,再拓展一點,便是田地。官府出面,跟田地所有者買下來,進行規劃後,西市的地皮再再全城進行拍賣,價高者得,拍了地的人負責填坑修房子。
東城的則由官府出面規劃修建,修建了六部衙門、太學以及各種官邸。
雖然蕭彧知道將來並不會在番禺建都,但這麼規劃起來對番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至少按照他推行的通商政策,番禺的商貿會極其繁榮,規模會非常大,只怕現在的規模還有點不夠用呢。
蕭彧提出拓寬東西兩城時,有官員提議應該修建一座真正的行宮。
蕭彧來番禺後,一直都住在刺史府,辦公也在這裡,在修東城之前,刺史府是最大的衙門,蕭彧住這裡理所應當,但如今要拓建新城了,六部衙門都準備重建,為何不修行宮呢?
行宮與其他官府衙門離得近,也方便蕭彧差遣,日後他就算遷都到北邊去,番禺還留一所行宮,他想什麼時候回來住都行。
蕭彧拒絕了,他修六部衙門,是因為六部官員都擠在原來的長史府中辦公,一個衙門一兩間屋子,侷促得要死。某個部門討論爭執,隔壁部都聽得見,非常尷尬,必須要搬遷才行。
他現在住在刺史府挺合適,廣州直接隸屬他管轄,沒有設新的刺史,所以沒必要為新刺史騰地方,等到以後他遷都到北邊,這宅子還可以改回刺史府,給新一任的廣州刺史用。
說白了,蕭彧還是怕浪費錢,畢竟行宮的規格和普通的宅邸是不一樣的,他沒必要為一座住不了幾天的宅子浪費那麼多錢,省點錢幹正事不挺好的。更何況天下未定,需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蕭彧拒絕建行宮的事不知怎麼就傳到了城內,百姓聽說皇帝竟不捨得給自己建造一座新宮殿,都紛紛稱讚他儉樸,是個體恤百姓的好皇帝。
第128章 下雪
東西新城區自八月開始規劃, 九月起動工,計劃三年內完工。見慣了基建狂魔的速度,蕭彧覺得這個時間跨得有點長, 畢竟只是在平地上修房子。
但是想想當今的生產力和生產工具, 也只能認了,畢竟什麼都靠手工和人力的年代, 任何大型工程都只能靠時間慢慢去打磨。
一有閒暇, 蕭彧便會去工地視察一下進度,順便看看有沒有能夠改進技術和效率的地方。
沒想到還真有他的用武之地,他叫來工部郎中王涓,授意他用滑輪來往高處搬運磚塊與木頭等建築材料。
王涓試著做了滑輪,果然既省力又高效。對蕭彧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陛下真是什麼都懂, 簡直就是無所不能的神仙。
在蕭彧的指點下, 他繼續將滑輪加以改進, 弄出了更省力更好用的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