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節,廢太子生存指南,尋香蹤,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76章 震懾
最近大家都很忙。閔翀忙著跟裴凜之交接水師, 蕭彧忙著為出海的船隻準備貨物和食物。
這次出海準備的時間要比上一次充分得多,所以貨物也要多得多。但這次出海的船隻也比上次多,共有四艘, 所以他們準備的貨物還是填不滿四艘大船。
出海之前,竇七爺帶著船隻去廣州和越州收購了足足一船茶葉和絲綢, 這些東西價格昂貴, 到了西域,幾乎能夠賣出十倍以上的價格。
若是能夠安全返回,那就真正的暴富, 這也是人們不畏艱難險阻要走絲綢之路的緣故,暴利讓人們願意去冒這個險。
二月底,閔翀帶著四艘裝載著絲綢、茶葉、瓷器、紙張、雨傘、小鐵器的船隻再次踏上南下的征途。
這一次出海的,除了上次出海的原班人馬,還有不少原來閔翀的海賊弟兄, 這些人常年在海里討生活, 都深諳水性和海洋的習性。
這一次, 吉山也當了一船之長,閔翀一直帶著他,打算將他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
以後蕭彧稱王稱帝了,他要做戶部尚書,這海上貿易將會是帝國的一大經濟來源, 可不能斷了, 得有人繼續走下去。七爺年紀大了,吉山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船隊離開之後, 崖州的學塾也開學了。
雖然做了不少的宣傳, 在各地修建學塾的動靜也不小, 但招到的學生並沒有蕭彧預想的那麼多。
呈現出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上學率高, 偏遠貧窮的地區學生少的現象,有的學塾僅有幾個學生。
這還是免費教育,若是收費的,怕是很多學塾都招不到學生。
百姓遠未認識到讀書識字的重要性。
儘管只有幾個學生,夫子也要上課,這有點類似於去偏遠山區支教。
蕭彧對學塾的現狀非常不樂觀,這些夫子都是為了能參加選拔考試才來的,如果一年後沒有透過選拔考試,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願意留下來繼續授課。
只希望選拔考試能夠刺激更多的讀書人報名來當夫子吧。
春耕早就開始了,崖州境內有小半百姓領到了鋤頭、鐮刀等鐵農具。
不是缺鐵,而是農具加工的效率太低,就算所有的鐵匠都被動員起來,日夜不休地勞作,產量也非常有限。更何況他們還不止打農具,還要鍛造大量的兵器。
這是典型的人才不足,儘管蕭彧已經非常注重培養新人了,產能依舊跟不上。
蕭彧這時候就會冥思苦想,那些機械是怎麼設計的。可惜他不是學機械的,只是個農學生。
說到農學,他倒是頗有成就感。閔翀出發前,崖州稻與占城稻的雜交水稻收割了,第一代雜交水稻看不出有什麼特點,需要將一代種下去,收割之後,才能看出與親代的差別來。
蕭彧將子代送回白沙村,播種在家門口的稻田裡,因為宅子內的水田面積有限,他還需要進行崖州稻與占城稻分別跟暹羅稻和天竺稻雜交的試驗。
雜交出來的四種子代錯開時間與空間,分別播種在家門口的稻田裡,這樣才能避免揚花的時候再次雜交,保證子代的純正性。
蕭彧從家中挑選出一個細心的小助手,按照他的吩咐每日做記錄。
去年帶回的那些種子根莖,多數可以趁著春暖花開再次播種了,去年種下的蔬菜香料大部分在崖州的適應性還不錯。
蕭彧希望它們不要退化得太嚴重,能儘快在崖州適應下來。
這些作物種子中,最讓蕭彧驚喜的還是棉花。
棉花喜歡光照充足、溫暖、少澇的生長環境,崖州一年四季有明顯的多雨和少雨季節,所以他從去年秋天開始就種下了棉花,這個時間是崖州的少雨季,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