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章,尚公主,伊人睽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下人都在看著刑部會怎麼審這個案子……
良久,秦王冷笑:“太子想讓刑部一部來擔惡名,哪有那般好事?”
他有了主意,吩咐刑部尚書道:“明日你就上書中樞,說言二郎為國為民,天下大義,刑部不敢獨審。要召集……三堂會審,言二郎是功是罪,要三堂會審後才知道。”
秦王戲謔道:“這些士人,不是要把言尚捧成聖人麼?呵,孤倒要看看,這個捧出來的聖人,何時會反將他們一軍……這次言二郎是合了他們的心意,孤不信言二郎所為,永遠合他們的心意。”
-----
三堂會審,即刑部、御史臺、大理寺同案審判。
刑部是秦王舅舅所掌,自是秦王這一邊;大理寺卿是楊家人所掌,自是太子那一脈。
而御史臺嘛,行使監察權,其實不屬於三省六部中的制度。不過這一次,中樞直接讓人進御史臺,從三省中的中書省直接調人下放,中書省要有人進御史臺,目的就是想聽一聽,這個案子會如何審。
大魏的官制,是三省、六部、一臺。
臺是御史臺,六部是三省中的尚書省其下設的六部。而三省,則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大魏朝中樞行政,一般程式是中書省商議後擬旨,門下省審批,門下省審批後要求天子審批,之後命令會下放到尚書省。尚書省的六部,是負責執行中樞命令的。尚書省只有執行權,沒有決定權。
這般制度下,大魏朝又採取群相制。
造成的結果便是,大魏朝的相公們(宰相),都是出自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是沒有人有資格當宰相的。這一次中書省調人去御史臺,便是幾位相公想旁聽這個案子,看看大家要怎麼審判。
三堂會審的提議上書中書省後,中書省很快批准,太子也無異議。天下計程車人和學子本就關注著此案,此時聽到朝廷沒有讓刑部專斷,而是三堂會審,一個個都鬆口氣,知道朝廷還是謹慎的。
太學中,眾學子就聚在一起,討論此事。
有振臂一揮者,踩在石案上,向四方聚來計程車子學子們高呼:“言二郎不能死!言二郎若是死了,豈不是說民心之向都是沒有意義的麼?我等讀書這麼多年,難道只為求名求利,致天理於不顧麼?
“長安士人中,我首推言二郎!就衝他敢殺了那鄭氏家主!若是我在場,我必然也殺!”
下方有人不屑,看上面高呼的人唾沫橫飛,心想若是你在場,恐怕早嚇得屁滾尿流,哪裡敢殺人。但是上方呼籲的人總體上沒說錯,言尚所為符合了這個時代的普世觀念,大家都認為他做得對。
一旦有人呼籲,一個個士子便聚過去,一起簽字,聯名上朝廷上書,為言尚說情了。
無外乎是法外有情、人治天下之類的道理。
畢竟太學學生,手執一筆,文人熱血,算是和下面的百姓接觸最多的了。
一個個學子們聚過去簽字,為言尚正名。韋樹剛來太學,便被這般劇烈的群情給嚇了一跳,還以為他們要聚眾鬧事。待弄明白他們是要上書朝廷為言二郎說情保命後,韋樹微微吐口氣。
反正他們要真的聚眾鬧事,韋樹肯定掉頭就走了。
韋樹到這裡來,也是想到太學有直接向朝廷上書的權利……他如今見不到丹陽公主,又不想去求助韋家,便想試試這個法子。沒想到他才來,早有人比他更先想到這個主意了。
而今看他們激動地聯名上書……韋樹想了想,慢吞吞地混在人群中,打算也湊個數。
只是上面宣講呼籲的人,聲音極大,好似和言尚關係極好。
韋樹心不在焉地想,也許真的是關係很好吧,他並不清楚。
韋樹的書童跟著自己郎君混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