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水如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反了你們,從靖康開始,樓下水如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敬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之所以一直捂著沒有對趙構動手,希望用對金作戰的勝績來影響人心向背,就太擔心大宋的人口損耗。
居然有人敢屠城。
還是大宋的叛軍。
李敬決定判決他們一個反人類最,跟喬太妃撰寫幾篇文章討伐這種野蠻的行徑,讓這些個混球跟完顏家一起遺臭萬年。
但是之前,必須儘快到福州,把這群畜生給抓了。
艦隊彷彿看懂了李敬的憤怒。
全速朝著福州進發。
此番寧德的慘狀,也震驚了沒有下船的鄭太后和兩位太妃。
顯然,在這夥叛軍沒有搞定之前,鄭太后想去北苑茶園的想法都是泡影。
這件事對鄭太后的打擊,甚至比對李敬打擊更大。
“李敬,這是天下大亂了嗎?”
船隊就停靠了兩個預定的地方,第一個地方官匪勾結,縣令和州衙收了好處,縱容海盜長期劫掠四方。
第二個地方居然被屠城了。
鄭太后彷彿又想起北狩那種兵荒馬亂的場景。
“太后,你常年在深宮,對福建路的印象只有精緻的龍鳳團茶,精緻的鬥茶,對天下官僚的印象,也只有大宋優渥養士,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殊不知,這些個士大夫們,也不全是好人啊,為了一點財帛,草菅人命,官逼民反,膽大妄為!”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三月,作為主兵政的大臣樞密使文彥博在與宋神宗對談時,說:“祖宗法制具在,不須更張以失人心。”
宋神宗說:“更張法制,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文彥博回答說:“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文彥博為什麼講這句話?
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說此話的背景。
熙寧二年(1069),宋神宗召在地方任職的王安石到京出任副宰相,要求他牽頭組織變法。王安石便開始提出改革方案,組織班子,頒佈新法,推動改革。
熙寧三年(1070),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宰相,王安石提出一系列的變法措施,如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保馬法等等,這些改革在全國大面積鋪開,王安石又把爪子伸向了科舉制度。
作為保守派,反對變法的文彥博更看重官僚的利益,也透過這句話,重申孟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樣一種把人分兩類的儒家思想,勸誡宋神宗,你的立場不對,你應該是勞心者。
“李敬,你的意思,王安石變法的思路是對,大宋應該與百姓共治天下?”
“當士大夫立身從百姓立場出發的時候,他就是百姓中的一員,非要強調自己是士大夫,官僚的時候,他就站在百姓的對立面上,永遠不可能像宗帥一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李敬一直在宣告自己立場,蘇門從來不反對王安石變法,只反對激進的作風。
改革,是推到重來,各種廟堂決策稍有不慎,各地官員就能給你整成害人法。
於千瘡百孔的大宋風險太大,最好能從各種改良開始,循序漸進,一步步做好,從量變到質變。
“大宋經靖康之劫,如果還循規蹈矩,遵循祖宗之法,讓這些積弊越陷越深,這頓打,算是白捱了!”
喬太妃早就看出來了,李敬嘴上說什麼他是蘇門的人,反對激進的改革,其實跟周寧還是一個鼻孔出氣的。
至少在復興報派去各地徵集稿件送回來的稿子裡,他就打招呼篩了很多不利於政務改革的稿件。
此番藉著興國,寧德兩縣的遭遇。
喬太妃更感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