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楚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謙以為,朝廷應該將右龍武軍移駐潤州,在右龍武軍之下新增一都水營兵馬,專司潤州以東沿江以及江淮沿海的防禦,或能兼顧周全……”
楊致堂微微點頭沉吟。
韓謙將密摺燒燬,表示他及韓家不會再主動在這事上發聲,而由他父子二人上書奏明即將來自海上的威脅,同時又是他們父子二人從韓謙手裡將水師殘部討回去,他的確可以光明正大的要求新編的小規模水軍暫時放到右龍武軍旗下,並由右龍武軍總攬後續潤州以東的沿江、沿海防禦。
除了右龍武軍能趁機擴大兵馬規模,擴大防區,更主要的是潤州以東沿江三州,世家宗閥在金陵事變中被信王楊元演打殘了——以黃化、吳尊等人為首的世家宗閥,勢力實際主要集中在太湖東南、南岸的湖、秀諸州——右龍武軍能移駐過去,實際上也是趁虛而入的良機。
當然,楊致堂沒有衝動的流露出喜色。
一是有李普這個前車之鑑,叫他不得不更深層次的思考韓謙如此善解人意的“建議”背後,有沒有更隱藏的“良苦用心”。
還有一點就是,韓謙如此配合行事,不可能沒有他的訴求。
他怎麼都得聽過韓謙的條件後,心裡才有權衡跟計究。
楊帆比韓謙大不了多少,卻也是老成持重,與其父楊致堂並肩而坐,暗暗打量韓謙及陪同的韓道昌、馮繚的神色變化,也沒有急著流露出內心的傾向來。
見楊致堂、楊帆父子如此小心謹慎,韓謙心裡一笑。
他如此安排,對楊致堂、楊帆父子還真沒有壞心。
主要還是挾太后以令天下的呂輕俠與李知誥的淮西禁軍,在江淮核心地帶的實力過於強大了一些。
而在能預料到近幾年呢,看似兵強馬壯的淮東則會在梁軍的襲擾變得越發窘迫、窮困。
不僅在朝中,韓謙想在江淮核心地區選擇盟友,去限制住呂輕俠、李知誥一系勢力繼續擴張的,選擇其實很有限。
韓謙要在棠邑全面推行新政,還要從江南諸州吸引失地流民乃至逃奴到江北,與世家宗閥是天然對立的。
即便黃化等個別人是開明、開通的,但雙方其實也是沒有合作基礎的。
楊致堂、楊帆父子不管他們有沒有更深層次的野心,但他們此時表面上是代表宗室的利益。
實際上,自秦漢以降,在沒有真正形成大規模庶族選官制度之前,皇權是皇族宗室利益的體現,雖然不得不依賴於世家宗閥統治天下,但也同時深刻感受到世家宗閥對皇權的制約跟妨礙。
回到新政本身,天佑帝當年也不是不想推行,不是不想削弱、打擊世家宗閥的勢力,實際上還是阻力太大,誰都不敢輕易犯眾怒,才不敢推行。
對宗室皇族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天然是這片土地的統治者,不需要一紙身契掠民為奴,即便是封藩食邑地方,他們也存在與地方豪族爭地、爭人的矛盾……
韓謙助右龍武軍移駐潤州,助楊帆掌握潤州以東沿江、沿海的防線,同時支援楊致堂出任樞密使,才有可能在楊致堂、楊帆父子的支援下,從這些區域吸引失地貧民、逃奴,源源不斷的進入棠邑。
而隨著梁軍對沿海地區的擾襲,必然會導致沿海一部分縣民逃往內陸腹地,特別是新組建水師實力比較弱小的時候,封鎖、禁海、內遷是必然的選擇。
這些人都可以往棠邑遷。
至少在未來數年間,他與楊致堂、楊帆父子的利益是比較一致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