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楚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提這兩年河淮戰亂頻生,即便是保持中立及觀望勢態、暫時還沒有被戰爭捲進去的州縣,也因為這幾年旱情嚴重,夏秋糧收成大減,流民餓殍不絕於途、遍盈荒野、流徙四方。
梁帝朱裕是可以從流民災民中招募青壯,擴充兵馬,但目前徐泗司馬氏還在保持著沉默,以致夾于徐泗及魏州叛軍之間的州縣都還選擇中立,僅僅靠重歸汴京統治的南部八州,要供養蔡州軍、壽州軍以及汴京軍在內的逾十三萬河淮梁軍,自然是極為吃力。
更為重要的,梁帝朱裕登基之後,從趙闊手裡得到《天工匠書》,為方便控制以及更有效、更大規模的利用水力資源,梁國工部及將作監數年大力發展的工坊,主要集中在位於伏牛山北麓的河洛地區。
這些匠坊工場、開採的礦場以及大批的匠師、匠工,隨同這些地方的陷落,都全部落入叛軍的手裡。
梁帝朱裕不可能短時間內在汴京重建兵甲生產體系,這也將直接導致河淮梁軍的兵甲戰械補給,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出現嚴重的緊缺。
梁帝朱裕率奇兵潛出關中進入蔡州,重創魏州叛軍在西翼的兵馬,兼之梁帝朱裕這些年來的威勢,足以叫魏州叛軍人心惶惶、軍心浮動,倘若僅僅是與魏州叛軍在西線作戰,糧秣兵甲戰械上出現一些短緊,還不是太大的問題,高昂計程車氣能彌補掉這些。
問題在於蒙兀人反應極快,不僅令王、田二人加強從河津進攻雍州、華州的步伐,還直接派大將率領精銳步騎渡過黃河,進入滎州協同魏州叛軍作戰。
這時候河淮梁軍短缺糧秣兵甲及戰馬,實際上極大削弱了他們與蒙兀兵馬正面野戰的實力,目前只能依賴於城塞進行防禦,所計劃的攻陷河洛、打通關中與河淮聯絡的戰略目標,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達成了。
雖然關中梁軍還有近五萬兵馬守雍、華二州,但北面地利盡失,王元逵、田衛業兩部兵馬加起來超過八萬往南推進,還有平夏人近一萬騎兵插入潼河兩岸擄掠襲擾,關中局勢實在也拖不得太久。
郭端鐸此次使楚議和,主要目的就是借糧借兵甲戰械。
當然了,棠邑已經暗中支借給一批糧谷以及兵甲戰械給河淮梁軍,但即便想要繼續支借糧谷、兵甲戰械給關中梁軍,卻必需要得到李知誥的許可才行。
而梁帝想繼續從關中調一批精銳兵馬,特別是一批老卒及精銳基層武官到河淮參戰,加強河淮梁軍的戰鬥力,更需要梁楚締結正式的和議——目前梁州是完全落入李知誥、李長風等人的掌握之中。
沈漾那裡也差不多已經掌握到這些相關情況,相信慈壽宮、淮東的訊息也不可能會滯後於尚書省,但棠邑已經以及未來計劃支借多少錢糧兵甲,具體的數字對外界還是未知之謎。
這些數字對外界是未知之謎,但壽誕過後,韓道銘、韓道昌卻是要通報給喬陳等家的當家人知曉。
韓謙要保證棠邑的財政收支平衡,保證棠邑內部的建設、發展,不會因為對河淮梁軍的援助而打斷,打算將這些支借項都歸列到官錢局。
也就是由官錢局出資支援赤山會在淮西境內收購糧谷兵甲戰械,然後以低息支借的方式,經沙潁河、渦水等兩條主要溝通河淮的水道,將這些戰略物資運往許州、陳州以及汴京等河淮梁軍控制的核心區域。
支借規模也早就議定,暫時以鳳台、壽春、霍邱三縣十二萬民眾農耕產出的四成為限。
這也是梁帝朱裕歸還鳳台、壽春、霍邱三城同時勒令徐明珍不得將民眾遷出的條件。
河朔驚變之後,棠邑收復霍州、壽州中南部諸縣以及光州、濠州兩州,但後續並沒有直接圍困鳳台、壽春、霍邱三城,也完全沒有派兵襲擾,這三縣的農耕生產,以及作為壽州州治的壽春以及作為霍州州治的霍邱,兩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