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楚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中就有九座流民大營設於龍池山左右,收留近四萬流民,就是方便修造龍池山堰湖時,能就地募用到足夠的勞動力。
在基層貧民的組織方面,棠邑早就是爐火純青。
每座流民大營都僅派出十數名工作人員,包括主事、醫師、工師、學師、書記以及從歷陽學堂擇優選用的僚佐,便將一座容納三四千人、以老弱婦孺為主的大營管理秩序井然。
除了就近營造固定的圍屋、改造居住環境外,還將極少數的青壯男丁、人數佔比最高的青壯年婦女以及十四歲以上的少年進行編伍,進行一些基礎的操訓,為年後龍池山堰湖開工做準備。
相比較逃荒、飢謹,流民大營的物資供給還是相當充足的,主要勞動力初步都會保證有一天一斤半糙米口糧的配給——真正上堤進行高強度勞作,標淮還會提高,老弱及兒童照每日一斤口糧保障供應,儘可能因地制宜捕撈漁獲改善伙食,會提供一些必要的油脂;營地裡還都辦起初級學堂,接納十到十四歲的少年識字演算。
除了龍池山附近的流民大營外,其他流民大營的設定,都與當地要動工的大中型水利設施建設結合起來。
以工代賑這種技術活,也早就被棠邑玩溜了。
郭端鐸年逾四旬,其父乃是梁太祖身邊的幕僚賓客,梁國未創就不幸病逝,他早年伴讀朱裕身側。
朱裕十八歲率百餘部屬出領洛州刺史,郭端鐸就在其列。
當時河洛被多年來反反覆覆的血腥戰事摧殘得就剩一地殘墟,諸縣皆破,朱溫受封梁王時,河洛地區在編戶不足萬口,是朱裕招攬流民分置十八縣,短短三年間就充實民戶三十餘萬口,恢復屯墾近二萬頃,一度汴京諸軍食糧都靠河洛供給。
當時郭端鐸就覺得太祖不傳位給陛下,當真是沒有天理了。
他在壽春逗留了十數日,兼之之前從淮西過境,即便他內心更傾向於陛下,也深刻感受到天下之大,並非沒有與陛下互為瑜亮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