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楚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難臨大敵的內線,城池修治的水平,也就跟沅陵城相當的水平,而且城池還小。
而戰場勢態的改變,對叛軍計程車氣打擊更是難以估算。
“李將軍卻是有此意,只是諸位大人覺得此策十分冒險,同時也不知道武陵軍的糧草能支撐多久?”姜獲問道。
李知誥是敢於大膽用兵的人,但沈漾、信昌侯李普、鎮遠侯楊澗等能真正決定作戰方略的人,卻未必敢如此行事。
另外,糧草永遠是需要第一考慮的問題,畢竟不可能將兵馬送進來,就能立刻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需要考慮戰事進一步膠著的後果。
“知誥要能率一萬精銳過來,糧秣軍資支撐到六月底沒有問題,到六月底,敘州便又能新徵一批夏糧上來。”韓謙說道。
姜獲又問道:“除此之外,韓大人還有什麼建議?”
姜獲這次趕過來,僅僅是代表三皇子過來問策,沒有他發表意見的餘地。
韓謙與鄭暉二人的態度很明確,他回去如實稟告,最終的決策還得是三皇子與沈漾、李普、楊澗等人拿。
“遣使進蜀地,勸蜀主自重!”韓謙沉吟片晌說道,“使者進蜀地後,要叫蜀主明白,我大楚削藩平亂之戰真要拖到梁軍再攻南陽時,失敗是註定失敗了,但梁軍接下來第一個要攻陷的乃是蜀地,而非楚之荊襄!”
“韓大人真是聰明過人,這點倒是跟陛下不謀而合了!”姜獲笑了起來,說道,“溧陽侯此時就在殿下軍中,只待確認武陵軍這邊的狀況,便會擇日使楚!”
“楊侯爺也過來了?”韓謙知道天佑帝的眼光絕不會差,在他之前想到使楚之策並不奇怪,但他還以為楊恩生性懶散,只會在右校署養老,沒想到天佑帝竟然說服他再度出山。
“事關大楚江山社稷,楊侯爺也責無旁貸——再說楊侯爺年少時交遊甚廣,還有恩於蜀主王建,朝中也沒有其他人比他更適合出使蜀地了。”姜獲對宗室的掌故,知道得比誰都多,這時候也說清楚楊恩使楚的優勢。
韓謙點點頭,楊恩真要能說服蜀軍從夷陵撤軍,即便是梁軍趕在五月底之前,完成在蔡州的集結,大楚在西線有張蟓所率領一萬五千精銳可以靈活機動,洞庭湖這邊的形勢哪怕再僵持下去,也不用有太深的憂慮了。
姜獲又說沈漾、楊澗、李普等人對後續作戰計劃的意見,他們都主張先讓楊恩使楚,只要能說服蜀軍同意撤兵,便沒有必要冒險派兵強闖洞庭湖,投到西南與武陵軍聯合作戰。
蜀軍撤兵後,張蟓在荊州的兵馬就能脫身兼顧南北兩線,令梁軍不敢南攻鄧襄防禦使杜崇韜在方城一線新建的防線,而到這時候,戰事膠著拖延下去,也只會對潭州、對叛軍更不利。
畢竟大楚還能榨取的軍事潛力,遠非叛軍控制的五州能比。
韓謙沉吟片晌,最後硬著頭皮,跟鄭暉說道:“鄭大人,看來我要走一趟去岳陽見殿下!”
沈漾、楊澗、李普等人的用兵策略太穩了,但他們這時候並不能確認蜀主王建一定會被說服撤兵,更不能確認梁軍的決心,倘若梁軍對南陽盆地再次發動兩年前那麼大規模的戰事,這邊還想著穩紮穩打,就有可能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境……
用兵從來都是奇正相合,一直冒險用奇兵,總有一天會被啄瞎眼,但總是想著穩妥用兵,又有可能錯過難得的有利時機。
僅僅讓姜獲居中傳信的話,三皇子或許更傾向他們這邊的意見,但沈漾、楊澗、李普等人強烈反對,指望年僅十七歲的三皇子能堅持己見,強硬的對抗這三人的反對意見,是不現實的。
韓謙覺得他有必要親自走一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