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楚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帑錢以及龍雀軍的養軍之資。
二三十座鐵礦場、造船場、織造院、採煤場以及附庸的萬餘官奴婢,也統統歸入行臺下轄、由張潛擔任監官的鹽鐵院經營,每年經營所得錢糧也都統統用來彌補行臺公帑錢及養軍錢的不足。
另編四萬餘官奴婢總計七千餘戶,以及三十萬餘畝糧田、桑麻田,進一步擴張龍雀軍的兵戶及軍府屯田規模。
至此,潭王府護軍府所轄的屯營軍府擴編到十座,總計編有六萬戶兵戶、近十萬丁壯健勇,擁有糧田二百餘萬畝。
這也意味著削藩戰事進行到這一階段,潭王府直轄的兵戶、屯田規模都擴大逾一倍。
不考慮暴發戰事時的極端情況,左右龍雀軍日常要維持三萬人左右的常備戰力,也差不多達到三丁抽一的水平,也就相當於軍府兵戶的每個丁壯,平均每年要承擔近四個月的兵役,而兵甲的購置、修繕,都需要兵戶自行負責。
另外,每十戶兵戶要供養一頭騾馬,還要照戶頭繳納一定田稅。
這對普通兵戶而言,負擔依舊相當的沉重。
不過,對潭王府及湖南行臺而言,維持三萬人規模的精銳戰力、三萬人左右的地方州營,只要不爆發大規模的戰事,用度卻是夠了,這次為收攏人心,甚至對這次新編入的兵戶實行三年田稅的減免。
除了二十萬畝糧田、桑麻地及兩千餘戶官奴婢直接劃為三皇子潭王府的私產外,還有近三十萬畝糧田、桑麻地及近四千官奴婢則都用來封賞有功將吏。
在三皇子的支援下,韓謙與其父韓道勳依舊定為削藩首功,排在信昌侯李普及鄭暉、鎮遠侯楊澗、沈漾等人之前。
除了潭州城內的宅子外,韓謙及其父韓道勳還受賞糧田六千餘畝、官奴婢二百戶等賞賜,許編三百家兵部曲。
這次也是從新增的屯營軍府、三萬餘兵戶裡,抽籤徵調八千兵卒調往邵州,編入左龍雀軍之中,接受李知誥的指揮、編訓。
這時候李知誥在南線,除了直接統領新編的左龍雀軍,還節制邵州、衡州兩地的州營,暫時全權負責對逃入永州境內裡的叛軍殘兵進行壓制、抵禦。
李知誥此時所節制統轄的兵馬雖然高達兩萬三千人,但其中逾四分之三都是降兵俘兵,很難說有多少戰鬥力,短時間也很難從五指嶺對永州叛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
不過,除了在潭州城休整的右龍雀軍一萬五千多精銳以及三千餘樓船軍水師將卒、洗英統領的辰州番營三千精銳、潭州州營五千兵馬外,在翻越雪峰山的古驛道打通之後,黔陽縣到邵州武岡縣的路程縮短至一百三十里,如有必要,敘州州營也隨時能調往邵州東南的五指嶺協助作戰。
金陵暫時還算風平浪靜,三皇子坐鎮潭州,主要也是穩定湖南的形勢,軍政事務有沈漾、信昌侯李普輔助,而沈漾有王琳、張潛等人與謀,李普有文瑞臨、柴建、李衝等人與謀,韓謙作為諮議參軍事,反倒不是最忙碌的。
在縉雲樓的事務梳理順暢後,三皇子則令韓謙前行邵州,協助李知誥整頓南線的兵備。
不管金陵發生什麼變局,潭州作為大本營不容有失,退守永州的趙勝、羅嘉兩部殘軍,始終是潭王府的心頭之患,不能輕視。
得到沈鶴病逝的確切訊息後,韓謙便奉命從潭州動身,趕往到邵州南部的五指嶺跟李知誥會合,協助整頓南線的防務,爭取入冬後對永州叛軍發動一次攻勢,也好對金陵有所交待。
趙勝、羅嘉率殘部拖家帶口逾十萬人逃入永州。
天佑帝對潭州逆犯的無情鎮壓,令這兩部叛軍除了成為困獸頑抗下去外,沒有其他選擇,雖然這兩部叛軍逃入永州之後,也很快順利控制住應陽、零陵兩座大城,所擁有的兵力要比李知誥所部要強,但由於這麼多人馬吃喝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