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楚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左武衛軍精銳在兩地堅守了三天,便抵擋不住,損兵折將,最後僅剩不到三千精銳,龜縮到襄州南部、襄州所屬宜城縣西的北界山中。

這時候也是正式確認第一時間沿漢水東岸南下的梁軍,乃是朱裕所統領的梁軍第一精銳玄甲都。

雖然南部的平州城、荊州城都沒有陷落,但隨著越來越多梁軍精銳從郢州城東渡過漢水,進入石公山乃至北界山南麓,襄州實際上已經處於梁軍的包圍之中。

而此時南陽盆地以北的梁軍,也迅速調整部署,首先是原先沿著桐柏山北麓往東鋪開進逼壽州軍的梁軍,迅速收縮到遂平、桐柏等城。

之前作為後軍停留在蔡州西部的七八萬梁軍,此時拔營南下,四天行軍三百餘里,彷彿滾滾洪流進入南陽盆地內部,隨時都有可能往襄州城北面的樊城撲來。

梁軍勢如破竹,動作迅猛得超乎所有人想象,而漢水東岸的要塞城壘,幾乎毫無抵禦的陷落敵軍之手,困守襄州城的楚軍將吏,驚慌成什麼樣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臨在他們之前的選擇,其實很有限。

在被困襄州的絕大多數將吏眼裡,要麼將所有的兵馬都收縮到襄州城來死守,要麼就是趁梁軍還沒能完全封鎖石公山,襄州兵馬南下撤入荊州。

石公山乃是荊山東麓的餘脈,石公山與荊山之間有二三十里的開闊地帶,此時進入石公山的梁軍才一萬五六千人,在更多的梁軍主力經漢水東岸南下,經郢州城渡過漢水填入石公山之前,三萬多襄州兵馬強行從石公山與荊山之間的開闊帶往南突圍,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在突圍之前,首先得請三皇子楊元溥率龍雀軍從淅川、荊子口撤出來,要不然誰都不敢承擔棄皇子獨逃荊州的責任。

杜崇韜未必想逃。

對於他來說,放棄全力經營四年之久的襄州城南逃荊州,他將承擔鄧襄防線崩潰的主要責任。

倘若天佑帝親率兵馬增援過來,第一時間多半會拿他的頭顱祭旗,震懾諸將。

不過,就算是最終選擇守襄州城,杜崇韜也希望三皇子楊元溥能先退回到更安全一些的襄州城。

要不然的話,即便最終守住襄州城,三皇子楊元溥卻在淅川被俘或被殺,他都難跟天佑帝交待。

杜崇韜兩度派軍使前往淅川,都被三皇子楊元溥遣回。

第二次軍使還帶了三皇子楊元溥所書的檄文回來,便是杜崇韜此時在大帳內誦讀的這封信。

楊元溥在信裡痛斥漢東諸將庸碌畏敵,短短十天時間內,就致使大楚五六百里的疆土陷落敵手,同時立誓要與淅川城共存亡,要與襄州城一起分擔梁軍南下進攻的巨大壓力。

三皇子這封回函蕩氣迴腸,令很多人滿心羞愧。

曾幾何時,襄州將吏都將三皇子視為剛滿十五歲的孺子小兒。

在他們眼裡,三皇子不過是僥倖生在帝王家,也是因為天佑帝有培養其的心思,才有機會出任鄧襄行營副帥。

因此很多事務,襄州將吏寧可跟三皇子身邊的沈漾、張平、郭榮等人溝通,也不願跟三皇子多費唇舌,甚至都懷疑三皇子到底知道多少軍務。

誰能想人心惶惶、大多數人滿心想著南逃荊州之際,他們眼裡的孺子小兒卻悍然西進,立誓率領他們眼裡的弱旅龍雀軍與淅川城共存亡?

三皇子的這封信,是直接經軍使送到杜崇韜手裡的,郭榮都未能事先看到。

雖說字裡行間,是沈漾風骨鏗鏘的文風,但無疑這是三皇子楊元溥內心真實的表露。

雖然郭榮猜測三皇子出鎮淅川,更多是韓謙、李知誥等人的密謀,但他依舊難抑胸臆間的波瀾,暗感三皇子真要有與淅川共存亡的決心,鄧襄局勢未必沒有挽回的餘地。

雖然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首輔家的小媳婦又野又颯

沈畫畫

柯南:開局住進毛利偵探事務所

黑羽冥

馭野

朧十

海賊:王座之下

湯姆的毛線團

偏方【娛樂圈1V1】

胖花

把敵方陛下拐回家

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