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隆慶佛朗基炮
粵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隆慶佛朗基炮,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粵瓜,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正進行火炮訓練的炮兵班,一班是六人整,炮長加五個裝填手,如果炮長陣亡,將由第一裝彈手替任,依此類推,直到整個炮班陣亡。
當然在戰場上要是炮兵班被連續擊殺的話,那這場戰鬥本方基本上是失敗了,而朱翊釴在訓練手冊中明確表示,一旦炮班傷亡過三分之二,可立刻脫離戰鬥序列,儲存自身。
炮損失了,可以在造,可炮兵損失了,訓練起來可就比造一門炮還要久,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更多,因此朱翊釴要求炮兵必須佈置在有步兵保護的方陣後方。
一旦本陣被破,威脅到炮兵,應該立刻尋找步兵掩護自身。
至於火炮等被敵人繳獲,朱翊釴表示,在大明現在,就是給你,你也使用不了,就算你使用得了,打完了存藥,你也生產不了火帽。
杜絕了被繳獲後,反過來用先進武器攻擊明軍的可能。
而朱翊釴設計的這個火炮,是從佛朗基火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口徑縮小到只有70毫米,方便快速轉移,快速裝填。
朱翊釴不是大口徑愛好者,在如今的這個時代,不是說口徑越大就越好的,要考慮到行軍過程中是否會拖慢部隊程序。
裝填時,口徑越大越慢,裝藥便越多,炮膛便越厚,朱翊釴要的是六個人可以在戰場上短距離快速轉移,長距離上兩匹甚至是一匹馬便能帶著走。
而不是在這個沒有水泥路,全是土路的時代,還把火炮往幾噸造,部署上慢不說,還拖累部隊的快速轉移。
佛朗基火炮是世界上第一款後裝火炮,熟練的炮班,每分鐘可發射六到七發,由一個子母銃管裝藥,從尾部頂入,嵌入木塞,點火擊發。
之所以在十六世紀沒有流行起來,是因為現在的工匠無法將佛朗基火炮的氣密性解決,火炮射程過短,如果加大藥量,又會導致炸膛風險,故而前裝炮依然是十六到十七世紀的主流火炮。
朱翊釴命令工匠採用環套法,利用熱脹冷縮,將套筒加熱之後環套在炮膛尾部,一共加套了三層。
為什麼不整根炮管加套,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火藥在點燃爆炸瞬間,承受膛壓的部分全部集中在炮尾處,其餘的部分只是讓火藥擁有充足的燃燒時間,以更好的力量將炮彈高速推離炮膛。
因此,朱翊釴只是加固了炮管尾部,且讓工匠用銅打造了個橫楔式炮閂,在加套過程中嵌入銅炮閂,便大大解決了火炮的氣密性。
銅是一種延展性極佳的金屬,朱翊釴採用澆築的方法,先得到了橫楔式炮閂的主體,然後在讓手巧的工匠打磨切削。
雖然沒有機床那般契合,但誤差還在朱翊釴的可接受範圍之內,朱翊釴便正式向隆慶帝彙報了這一型別的火炮。
隆慶帝龍顏大悅,命名為大將軍炮,朱翊釴對此嗤之以鼻,別什麼東西都叫大將軍炮好不好。
雖然不認同隆慶帝起的名,但朱翊釴還是命工匠在炮閂處鏨刻上了‘大將軍炮’,不過朱翊釴耍了個小聰明,還在底下刻上‘隆慶式後裝炮’。
至於為什麼朱翊釴不直接用銅裝彈,不是朱翊釴不想,實在是因為窮鬧的。
朱翊釴也想直接給步兵上凸緣被甲彈,給炮兵直接上銅裝彈,可一來,朱翊釴的無煙火藥進展緩慢。
二來,大明現在的冶鐵技術還未達標,上了無煙火藥,以現在的鑄造工藝,十有八九會直接炸膛。
用黑火藥,就省事省錢多了。
不過是多兩步裝藥包加裝火帽的步驟而已,朱翊釴還是能接受的,總比那些前裝炮要快不少嘛,且他的這些後裝炮還全是拉了膛線的,準確度也拉爆那些前裝滑膛炮。
在未來的建軍設計中,朱翊釴依靠著這後裝炮,加即將打造出來的後裝鐵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