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uK2PXu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秦和控制論(1),660號生物學家,作家uK2PXu,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3章秦和控制論(1)
數量能帶來本質性的差異。一粒沙子不能引起沙丘的崩塌,但是一旦堆積了足夠多的沙子,就會出現一個沙丘,進而也就能引發一場沙崩。一些物理屬性,如溫度,也取決於分子的集體行為。空間裡的一個孤零零的分子並沒有確切的溫度。溫度更應該被認為是一定數量分子所具有的群體性特徵。儘管溫度也是湧現出來的特徵,但它仍然可以被精確無疑地測量出來,甚至是可以預測的。它是真實存在的。科學界早就認為大量個體和少量個體的行為存在重大差異。群聚的個體孕育出必要的複雜性,足以產生湧現的事物。隨著成員數目的增加,兩個或更多成員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數級增長。當連線度高且成員數目大時,就產生了群體行為的動態特性。——量變引起質變。
諾伯特·維納(norbertwiener,1894.11.26~1964.03.08):美國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控制論的創始人。
有兩種極端的途徑可以產生「更多」。一種途徑是按照順序操作的思路來構建系統,就像工廠的裝配流水線一樣。這類順序系統的原理類似於鐘錶的內部邏輯——透過一系列的複雜動作來映襯出時間的流逝。大多數機械系統遵循的都是這種邏輯。
還有另一種極端的途徑。我們發現,許多系統都是將並行運作的部件拼接在一起,很像大腦的神經元網路或者螞蟻群落。這類系統的動作是從一大堆亂糟糟且又彼此關聯的事件中產生的。它們不再像鐘錶那樣,由離散的方式驅動並以離散的方式顯現,更像是有成千上萬個發條在一起驅動一個並行的系統。由於不存在指令鏈,任意一根發條的某個特定動作都會傳遞到整個系統,而系統的區域性表現也更容易被系統的整體表現所掩蓋。從群體中湧現出來的不再是一系列起關鍵作用的個體行為,而是眾多的同步動作。這些同步動作所表現出的群體模式要更重要得多。這就是群集模型。
這兩種極端的組織方式都只存在於理論之中,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所有系統都是這兩種極端的混合物。某些大型系統更傾向於順序模式(如工廠),而另外一些則傾向於網路模式(如電話系統)。…
“如此說來,三體人應該更接近於順序模式。”660分析之後總結道。
“沒錯,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個朝代也極其接近這個模式。這個朝代就是大秦。在這個朝代,幾乎所有的人都活的猶如機器一般。那是一種高度的有序性,所有的不確定性都被壓制了,但是真的被壓制住了嗎?”015反問道。
“肯定沒有被壓制住。不然秦應該還會延續很多年。”660嚴肅地說道。
015動了動嘴唇:“大秦太極端了,後面的朝代吸取了教訓,再也不敢像秦一樣嚴密了。許多歷史學家為大秦洗白,其實大秦確實偉大,但是終究脆弱。而大秦之所以脆弱,原因在於它缺少反脆弱性,整個大秦實在是太有秩序了!就像是一堆堆排放整齊的汽油桶子,汽油桶子和汽油桶子緊挨著,非常節省空間,但是一個火星就可能光照天地。”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