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參淵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章 數字生命,武俠世界行,宗參淵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加油。
吳成來到她面前,有點錯愕。
高洋見到吳成過來,才緩過神來,轉移視線,回到吳成目光。
高洋臉上酡紅,低著頭拉著吳成離開糧食局,看了一眼津渡一小。
這所小學是傅大慶與傅烈的母校,因經商緣故,津渡鎮有了基督信仰,對現代文化沒有那麼排斥。
中國人信仰基督根本就是小門小戶,脫離了宗族勢力,自然投靠更包容的基督。
基督本身是顓頊帝西傳的產物,聖誕節也是顓頊帝冬至祭天的翻版。
儒道分歧在於對政府的保留,原始政府實際上就神廟。
神廟制在於打破血緣關係,但是給人類拄了一個柺棍,也就是祈求上蒼。
華夏民族之所以沒有放棄血緣制,根本原因就是個體無力面對各種困境,抱團取暖,就成為保護族群必要性。
吳成沿著橋東路一路向前,經過了一排商店,三個小巷子,來到臨安路口,看了一眼,此時鄧路平應該在虔城吧。
高洋提醒道:“我們先去找鄧翃華吧。數字化後,我們到底經歷了什麼都不清楚,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橋東路是一條臨汝縣記憶的一條路,後臨汝縣改市,改區,停滯了十五年,也就是今年才把臨汝區政府從老市區遷過來,得到名副其實的區中心職能。
十五年前,臨汝縣與撫州市並存,十五年過渡期,讓老城區與上頓渡鎮產生嚴重認知偏差。
吳成作為津渡鎮人,對臨汝縣城,有一種天然親切感。
臨水在津渡鎮匯聚,從而成為臨川流域主流地位,之前各自為戰宜黃河與崇仁河,並沒一支獨流的汝水寬敞。
吳成到了臨汝汽車站,看到一輛龍溪班車駛向王安石大道,一輛高坪班車駛向津渡大橋。
臨汝汽車站很多鄉鎮班車無法直達,無疑削弱了臨汝縣城的向心力。
吳成走在橋東路,想起王元慶常去欣欣酒樓、邱桂梅的襪子廠,那時候津渡鎮也是工業重鎮。
一座農村包圍城市的縣城,現代之路,尤為艱難。
吳成有了兩百年的沉澱後,對這裡一切變得異常平靜。
高洋看了看說:“我們還能回到花季,真的恍如隔世。以前一直在追逐夢想,卻很少品味著與我們情緣深厚的小縣城。”
吳成潛意識快速飛轉,畫面裡,看到了兒時記憶,以及對城市的嚮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