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泰山樟”究名,古邑俠蹤,舊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有個活閻羅阮小七麼?他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叫立地太歲阮小二,一個叫短命二郎阮小五。這阮氏三雄不是都參加了征討方臘的戰爭?
而戰爭的發生地,就在雲龍江上游。三兄弟當中,有兩人戰死疆場,阮小二戰死於新安灘,阮小五死於清溪。
關於兩人的死,《水滸傳》中是這樣記述的:
在新安灘遭受火排攻擊時,童威、童猛將船傍岸,爬過山邊回寨,但阮小二和孟康仍在船上迎敵。
後來,孟康被火炮打成肉泥,而阮小二等到跳水,也已晚了,被敵方撓鉤搭住。阮小二心慌,怕被俘受辱,扯出腰刀自刎而亡。
至於阮小五之死,書中只是一語帶過,說他戰死於青溪幫源洞附近。
阮小二自刎後,屍身順江而下,為宋軍所得。
戰爭時期,因戰事吃緊,死難的將士一般都會被就近草草掩埋;但如果戰事或兵力允許,而死的又是重要人物,就另當別論。
就像秦始皇死於出巡途中,成吉思汗死於征途當中,但決不會隨便亂葬一樣,一定會找一處風水較好的地方進行安葬。
同樣,阮氏三雄是梁山好漢,又是水軍頭目,上山聚義後戰功卓著。何況前面兩位哥哥戰死後,弟弟阮小七九死一生倖存下來,自然會竭盡所能厚葬兩位兄長。
晚飯時,聽鄉人說,這裡不是葬過“大將”麼?那會不會就是阮家兄弟呢?
阮小二戰死之地,位於雲龍江上游最狹窄的地方,沿江山勢過於陡峭,明堂也不夠開闊,按照唐朝袁天罡、李淳風和宋朝賴布衣的風水學來看,並不是理想的結穴之所。
而梨洲位於雲龍江中游,波平浪寬,沃野平疇,視線開闊,有山水之利,又離當年的戰場不遠,順流而下不過一盞茶功夫,運下來擇地掩埋原系正常,各方面都經得起推敲。
阮小七在軍中,有吳用、公孫勝等高人指點,讓兩位哥哥安息於如此江山如畫之處,很是符合情理。因阮小二綽號“立地太歲”,後世便稱其安息之地為“太歲樟”了。
英雄落幕,安眠于山水之勝,本來該是英雄傳奇的一部分,只是後人不知就裡,將“太歲”誤以為是“泰山”,以訛傳訛,致使千古英雄埋沒於荒草之間也。
完成這樣的假設和推理後,秦時月開心得差點跳起來。
如果他的推理成立,那麼《梁山水軍陣法》,八成出自“太歲樟”矣。
舊檀有《靈感》詩云:
厚儲知何用,
廓然可貫通。
心怡觀故里,
山色有無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