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335 敗的一點都不冤枉,大清隱龍,心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在21世紀都已經是被喊臭大街的口號了,但是在十九世紀末,這種思想還僅僅停留在部分科學家和政治家的大腦裡,而無法形成全民的共識。
不是說十九世紀末的人都認為先進的科技不好,而是說這些人認為高科技對於國力的幫助的重要性並不是非常高而已。
科技高點當然很好,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還是拼誰的兵最多,誰的戰艦最大,誰的火炮更犀利,誰搶佔的殖民地更廣袤。
這種思想並不是法國獨有的,其實英國也差不多,其他國家甚至還不如英法呢!
只有一個國家是個例外,那就是普魯士!
普法戰爭的結局其實在1809年就已經決定好了的,六十年前普魯士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就已經註定了這個國家將成為世界一流列強。
眾所周知,馬丁路德就是普魯士所保護的新教首領,而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強制性義務教育的人。
他提出這個建議,最主要的考慮是想從天主教控制的民眾中爭奪信徒,因為當時中世界天主教很大程度就是依賴於教士擁有知識,可以解讀聖經,用這種解釋權來剝削信徒。
文盲的民眾成為了教廷隨意欺騙的綿羊!
馬丁路德要改革宗教,首先就要搶信徒,而搶信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民眾識字,讓民眾可以自己看聖經,自己去理解聖經中的意思。
這其實就是新教和天主教最根本的區別,中世紀天主教是不允許民眾自己解讀聖經的。
由於馬丁路德的強力遊說,讓普魯士王國擁有了最早的義務教育的概念,雖然當時並沒有實施開,但是種子已經播種下去了。
正是受到馬丁路德的影響,一名叫做埃納斯特的公爵,開始在他的領地推廣強制性義務教育,任何不讓孩子上學的家長都要處以高額的罰款。
在公爵的堅持不懈下,三十年時間公爵領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當時的人們認為哥達城的農夫都比柏林的貴族更加彬彬有禮,更加識文斷字。
埃納斯特公爵的成功經驗開始在普魯士各地推廣,在腓特烈.威廉一世執政時期,普魯士修建了1800多所學校。
但是就算這樣,普魯士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強制義務教育!
“你們知道什麼時候發生改變了嗎?”肖樂天看著自己的手下輕聲問道。
“真正的改變其實是七十多年前,根源還是在戰神拿破崙身上……”
1806年耶拿戰役中,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帶領的軍隊,不敵拿破崙率領的法軍,慘敗收場。
隨後於1807年簽訂的《提爾西特條約》,普魯士損失了近半領土,原先統治的1000萬人,最後只剩下500萬人居住在普魯士新的國界內。
因為割讓出去的省份都是肥沃之地,普魯士稅收急劇下降。1億鉅額賠款以及縮減到4萬的軍隊規模使淪為拿破崙帝國附庸的普魯士,政治組織完全陷於崩潰。
痛定思痛,普魯士如何崛起,如何復仇?最後他們選擇的道路是……教育!
德國國家主義之父,哲學家費希特用自己的影響力和無數次演講拯救了普魯士!
這個國家必須用它精神上的力量來彌補它物質上的損失。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還從未聽說過一個國家是因為辦教育而辦窮了的,辦亡國了的。
教育不僅不會使國家貧窮,恰恰相反,教育是擺脫貧困的最好手段!
普魯士要想取得軍事和政治組織結構上的世界領先地位,就必須首先要在教育與科學的世界中取得領先地位。
1809年,普魯士正式開始進行全國的教育改革,僅僅用了三十年,普魯士的兒童入學率就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