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937 鉅變的特區 1,大清隱龍,心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晚清是一個鉅變的時代,新舊思潮的相互碰撞讓人們的價值觀產生巨大的反差,再加上晚清的變革並不是由內而外的自發形成的,而是由外部勢力強行干預而產生的,所以這種衝突更加的讓人觸目驚心。
平心而論,肖樂天也是一名外來者,他雖然是中國人而且兩世為人都是正兒八經的漢人,但是對於這個晚清來說,他的思想其實和洋人的思想一樣帶有強烈的破壞性。
落後者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落後,就好像一次雪崩中每一片雪花都認定自己沒有錯一樣。擁有陳舊思想的人們都是很拒絕改變的,因為改變就意味著否定,否定自己以前的認知。
要知道,想讓人自己認為自己錯了,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這難度不亞於讓頑石點頭。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一些人明明已經被逼到絕路了,明明已經沒有一丁點道理了,可是還死不悔改。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的那種痛苦,要比否定自己的以前那種痛苦要小的多,至少他是那麼認為的。
否定自己的前半生?否定自己爹媽、爺奶的教育是錯誤的?這多沒面子,這多痛苦,誰能走出那種坎呢?
但是生活還得繼續,人拒絕改變可是他們又同時奢望改變帶來的好處,就比如說眼前的塘沽特區,這個財富之地現在已經成了北中國,尤其是直隸一帶所有人心中的一個夢。
想當年塘沽特區剛剛籌建的時候,黃舉人在別有用心人的鼓動下拼命的攻擊特區,大小王莊等一批土著百姓,昏頭昏腦的跟肖樂天作對,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那時候人們真的把這個特區看成了洪水猛獸,肖樂天在他們的心中就是西方的邪魔。可是後來在肖樂天一次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應對下,塘沽本地的牴觸情緒漸漸淡化了。
直到最後,當工業特區開始釋放財富魔力之後,這些本地人徹底改變了思維,看著兜裡白花花的銀元,他們完全投入到了肖樂天的計劃當中。
自古講究財為水,水過地皮溼,海量的資金籌建特區,周圍的民眾怎麼可能不佔便宜?家裡有地的誰還種莊稼?把地趕緊租出去蓋倉庫,蓋商鋪每年吃的租金就得有好幾百銀元。
光吃租金也不行啊,中國的百姓那叫一個勤勞,年輕有力氣的去工地上隨便乾點活就是錢,上點年紀的也可以在工廠外面支起一個煎餅果子攤,包子鋪什麼的,甚至幾家合夥弄一件二葷鋪,給工人們提供點小炒菜,尋常燒鍋酒之類的。
這都是錢啊,當地人只要不懶,這錢賺的跟淌海水一樣。
最一開始人們還擔心朝廷來摘果子呢,結果等到梅勒帶兵圍攻塘沽,最後讓新軍徹底給滅了之後,所有人心全都放到肚子裡了。
那時候大街上當地百姓就一句話“哎呦……二哥!咱們這富貴日子可算趕著了……這北京城都讓丞相給佔了,以後誰還敢衝咱們著呲牙咧嘴?咱們就放心賺錢吧……”
後來北京和肖樂天密約,把塘沽特區的面積整整擴大了幾十倍,南邊到唐家鋪靠近岐口村,西邊一直到北塘建立西水門,往北一直走,過七里海、寧河再往北一直到了開平。
這一大圈子足足圈走了九百多將近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接近一個小縣的面積。這一大圈全都成了塘沽特區的管轄地。
至此,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出現了,沿著特區的邊緣線,肖樂天開始僱傭百姓興建水道,然後遍植大柳樹,他居然在這裡生生弄出一個柳條邊來。
在關外,滿人在漢人聚集地周圍遍地插柳條,天長日久柳條生根發芽,就成了邊牆叫做柳條邊。而在直隸,肖樂天不是插柳條而是錯落有致的種植大柳樹。
這已經不是一排兩排的柳樹了,肖樂天種植的可是足足有二百米寬度的一條柳樹林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