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555 火力追逐,大清隱龍,心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爭說到底其實就是人類對‘火力’這玩意的一種控制遊戲,蠻荒時代人類的始祖們手持木棒和石矛追逐獵物和其他部落征戰,強壯的肌肉燃燒著碳水化合物,化學能量澎湃而出。
世界各個民族都有古典時代對大力士的崇拜,無論是地中海文明還是中華文明,上古傳說中人類對力量的迷戀是毫無保留的。
這種化學能的釋放其實就是一種可控的燃燒形式,這樣看來將原始人的戰鬥力輸出稱之為火力也不是不可以。
隨後人類越來越聰明,開始利用動物肌腱和植物的彈性來儲存能量,製造出各種遠端打擊武器比如說弓弩,這也屬於火力輸出的範疇。
直到**武器的誕生,人類終於可以從大自然裡尋找可控的火力輸出物資,從那一刻起人類終於擺脫了肌肉的極限,弱者戰勝強者終於常態化了。
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新科技層出不窮,第一次工業革命只是人類理性思想的一次沉澱期,直到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和石油工業普及之後,科技就會呈現一個爆發樣的井噴。
肖樂天明白這個大勢,他知道未來‘火力’這兩個字將成為人類戰爭中唯一的核心,任何計謀在一力降十會的火力面前都是可笑的。
鋼鐵戰艦取代木殼風帆戰艦,蒸汽機取代了帆動力,火炮的口徑越來越大,大到最後無法採用古老的兩側分部,而只能採用中軸線排列的方式。
其實在工程師的眼中,無畏級戰艦的出現,這種中軸排列火炮的設計工藝,其實並不單單是考慮那個180度自由旋轉的射角,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炮火力實在是太大了,因為軍備競賽的原因,主炮口徑越來越大後坐力也越來越強。
這時候只能把主炮放在中軸線上,才能讓艦體的主體龍骨直接承受後坐力,才能安全的把這股力量傳匯入大海中。
這其實也是艦船為了適應全新火力的一種必然改造。
前無畏艦時代,你能發現各種各樣新鮮的戰艦設計,那時候的代表戰艦就是大清國的定遠和鎮遠兩艦,那時候主炮還是戰艦兩側分佈呢。
而到了後無畏艦時代,全世界的海軍集體採用了中軸線排列的設計風格,這時候主炮的效能就開始急速攀升。
口徑不斷的加粗,倍徑不斷的提高,有的國家戰艦還在船廠建造一半呢,另外國家更強大的戰艦就開始投產了。
無數設計師口口聲聲喊的五十年不落伍的戰列艦,結果下水沒三年就成了二線戰艦,後無畏時代的造艦狂潮堪稱人類海軍發展史上的一次奇蹟。
但是同樣的這股造艦風潮也榨乾了無數國家的錢袋子,很多二流列強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
值得一提的是,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限制條約,就是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而誕生的,那時候海軍軍備競賽殘酷的讓日不落帝國都吃不消了,會議中快要破產的各大海洋強國,一致決定限制各國主力戰艦的規模。
頓悟不可以超過叄萬伍仟噸,主炮口徑不可以超過16英寸,也就是406毫米口徑。好吧,四十厘米直徑究竟有多寬,大家可以自己用尺子去量一量,然後幻想一下這麼粗的炮管得有多大的威力,炮彈究竟得多寬多粗。
不僅是海軍,陸軍也在不停的探求增加火力輸出的問題,野戰炮的口徑越來越大,炮彈威力也越來越足,甚至最後出現列車軌道炮,口徑逼近300毫米的變態武器。
更變態的還在後面呢,二戰德國曾經生產了一門古斯塔夫軌道炮,俗稱多拉巨炮,口徑居然達到了驚人的800毫米,發射的**炮彈重大4.8噸,而一種專門破壞地堡的炮彈重量居然達到了7噸。
這樣的火炮射程能夠達到讓人難以置信的四十公里以上,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炮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