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銘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4章 靖康,俠行水滸,毅銘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議,行權謀手段,最終便導致義軍亂成一鍋粥。
隨後趙桓效仿大宋面對遼國的策略,試圖透過割地賠款及繳納歲供來求得安寧,他主動以晚輩的語氣寫信給金國大汗求和,甚至一度聽從金國使臣的要求罷免李綱,幸好軍中將士和百姓齊齊反對,他才被迫又重新啟用李綱。
金國希望大宋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地,李綱和种師道等人堅決反對,但心生畏懼的趙桓毫不猶豫就答應,從未統兵征戰的他根本不知道,金國之所以要求他下詔割讓三地,完全是因為三地軍民仍在做頑強抵抗。
皇帝的詔書很快傳至太原,但太原軍民拒不執行,縱然是被完顏宗翰率領的西路金軍團團圍困,他們仍舊選擇奮戰到底。
靖康元年二月,趙桓下令康王趙構和少宰張邦昌作為人質趕赴金軍大營,並且送上誓書和大宋的地圖,稱自己為侄大宋皇帝,稱金國汗王為伯大金皇帝,開啟了靖康之變的序幕。
康王趙構的武藝不錯,而且頗有膽氣,金人覺得他不像懦弱的宋國皇室成員,便要求重新派遣一位王爺,趙桓欣然答應,立刻就用肅王趙樞把趙構換回,而後宋金達成停戰協議,金國依約退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桓認為戰事已經結束,急欲整頓大宋內務,而功勞卓著的李綱則在此時遭到大量奸臣彈劾,他們害怕正直的李綱治他們的罪,便合起夥來陷害李綱“專主戰議,喪師費財”,再加趙桓記恨李綱早前脅迫他留京抗敵,李綱終是被一貶再貶,最終被安置到夔州。
李綱被貶不久,修整完畢的金軍就再度興兵南下。
趙桓和朝中權臣瞬時傻眼,若論奪權害人,權謀手段過人的他們自是當仁不讓,而面對強勢來襲的金國鐵騎,他們完全不知道怎麼應對,甚至根本不曾想到金國會不講權謀和契約,只講拳頭和拼命。
靖康元年九月,金軍西路統帥完顏宗翰攻破太原府,曾跟隨趙不凡北伐的名將王稟壯烈殉國,頑強抵抗的太原軍民也隨之赴死。
馳援太原的折家軍在黃河以北連翻血戰,死傷慘重,折家將十不存一,最終被迫南撤,世代鎮守大宋邊境的折家軍再不復存,僅剩折彥質等少數青年將領及折家女子得以倖免。
種家軍的种師中和種師閔先後被擊破,皆壯烈殉國,尚在京城的一代名將种師道於憂急中病逝,種家軍再不復存,僅剩年輕後輩得以倖免。
殘存的姚家軍全軍覆沒,姚古被貶至嶺南廣州,其餘姚家將領或是早就已經亡命逃入深山,或是陣亡,或是被貶,姚家軍自此再不復存。
西軍楊宗閔、韓世忠、吳階皆被分別擊破,大多退至黃河南岸及關中地區。
靖康元年十二月,也就是趙不凡取得南堡之戰勝利的時候,完顏宗翰率領西路金軍打至汴梁,會同完顏宗望合力攻打大宋京城。
率兵勤王的張叔夜等人奮力死戰,連續斬殺多員金國大將,但終是寡不敵眾,而趙桓和眾多弄權的大臣卻寄望於迷信,把希望寄託在一位名叫郭京的江湖騙子,試圖逆天改命,結果自是毫無意外。
靖康二年一月,絕望的趙桓親赴金國大營求和,遭到扣留,而後劉延慶陣亡,金軍破城,俘獲太上皇趙佶及皇室、貴戚、權臣、工匠共一萬多人。
鄭太后及其三位親生女兒,外加貼身宮女於混亂中扮作百姓,最終在聚賢莊和皇城司的高手協助下僥倖逃離,已然遷居江南的朱鏈隨之將她們接到杭州安居。
時至四月下旬,經過數月搶掠之後,金軍兵分兩路撤退,除去帶走大量金銀財物之外,合共擄走十餘萬人,它們全都成為金人的財產和奴隸。
張叔夜不堪受辱,毅然選擇絕食,等到走至界河便自盡而亡,諸如此類多不勝數,多有皇室成員和正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