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縣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41章,一刀傾情,安喜縣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慕容丹硯聽李宗揚這番話說得半文半白,心中一怔,暗想這個傢伙在咱們面前大掉書袋,不知道有何用意。厲秋風卻是另一番心思,暗想李宗揚引經據典,將張九齡這番話原原本本說了出來,必定讀過記載此事的史書。既然他讀過史書,為何講述的故事與史書大相徑庭,著實讓人琢磨不透。
厲秋風和慕容丹硯思忖之際,只聽李宗揚接著說道:“李隆基雖然已不似壯年之時那般任用賢臣,勵精圖治,而是被群小所包圍,貪圖女色,每日裡只想著飲酒作樂,但是他對張九齡十分敬重,見張九齡力諫自己不要廢黜太子李瑛,他思慮再三,最後保住了李瑛的太子之位。
“武惠妃苦心籌劃多年,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結果被張九齡壞了自己的好事,心中又氣又急,恨不能立時將張九齡五馬分屍。只是她知道李隆基對張九齡甚是倚重,若是自己對張九齡下手,李隆基絕對不會放過自己。是以武惠妃思忖再三,以為與張九齡對抗不會沒有好處,還是想法子收買張九齡更為妥當。武惠妃打定了主意,派自己的心腹牛貴兒攜帶許多金銀珠寶去拜見張九齡,聲稱只要張九齡不攔阻李隆基立壽王李瑁為太子,除了金銀珠寶盡數送給張九齡之外,還在張九齡面前賭咒發誓,聲稱李瑁若是做了皇帝,將賜給張九齡王爵,以示報答。
“若是換了別的大臣,看到如此多的金銀珠寶放在面前,而且還能晉封王爵,必定欣喜若狂,滿口答允。須知自從高祖李淵創立大唐,直到李隆基在位,只有張柬之等五人因為重振大唐有功,被中宗李顯晉升王爵,此外再也沒有異姓大臣獲得王爵。張九齡若是能夠得以封王,必定能夠名留青史,蔭及子孫。
“沒想到牛貴兒說完之後,張九齡不只沒有答應此事,反百勃然大怒,立時將牛貴兒繩捆索綁,又將他帶來的金銀珠寶重新包好,一起帶到李隆基面前,將牛貴兒奉武惠妃之命前來收買自己之事說了一遍。李隆基心中大怒,只是他對武惠妃極為寵愛,不捨得施以重罰,只得將罪過都推到牛貴兒身上,將他開刀問斬,草草了結此案。張九齡見李隆基對武惠妃如此迴護,心中雖然不滿,卻也不好拂了皇帝的面子,只得裝聾作啞,不再說話。不過經過此事,李隆基知道太子李瑛在朝廷諸臣之中頗有聲望,許多大臣不願意自己廢了李瑛的太子之位,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隆基雖然暫時不想廢黜李瑛,不過武惠妃這個惡婦卻不肯甘心,只是暫時隱忍不發,以待時機。後來張九齡受了李林甫等奸臣的構陷,不得不離開京城,武惠妃大喜,想出了一條毒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武惠妃找來早已被她重金收買了一名李隆基身邊的親信太監,要他前去太子府傳旨,只說守衛皇宮的羽林軍叛亂,皇帝召喚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兄弟和太子妃的兄長駙馬薛鏽立即入宮保護皇帝。
“太子李瑛並非易與之輩,鄂、光二王也甚是聰明,按理說不應當輕易上當。只是武惠妃派到太子府傳旨的太監乃是李隆基的親信,由不得太子和二王不信。而且他們知道李隆基猜忌之心甚重,召四人入宮保護是假,擔心四人參與叛亂是真。若是不立時趕往皇宮保護皇帝,只怕皇帝會猜疑四人與羽林軍叛亂有關,嚴罰立至。是以傳旨太監離開太子府之後,李瑛兄弟三人和薛鏽立時頂盔貫甲,帶領百餘名護衛殺向皇宮。
“武惠妃得知李瑛等人頂盔貫甲向皇宮殺來的訊息之後,立時裝出慌慌張張的模樣,跑去求見李隆基,只說太子並鄂王、光王和太子妃的兄長薛鏽與羽林軍勾結,起兵造反,正向皇宮殺來,請李隆基趕緊逃出皇宮,召集城外的王師對付叛軍。
“李隆基聽武惠妃說完之後,壓根不相信太子及二王膽敢謀反。這是因為李隆基當年斬殺武三思、上官婉兒和韋氏母女,後來又突襲太平公主府邸,逼死了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倚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