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書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三章 布達拉宮(一),血蓑衣,七尺書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看眼下的局勢,失竊之事若不能給七王一個滿意的交代,只怕今年的‘朝聖’要耽擱了。”
“應該不會。”波仁遲疑道,“縱然八王目中無人,不可一世,但不要忘了在他們之上,還有一個名義上的‘活佛’。八王再如何了得,也只是‘八大菩薩’,而‘活佛’才是密宗教權的第一人。”
“難道活佛的權力比八王還大?”湯聰詫異道。
“是,也不是。”波仁稍作沉吟,似是在琢磨如何向柳尋衣解釋,“與手握雄兵,割據一方的吐蕃八王相比,活佛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象徵。但你們也別小瞧這個象徵,在吐蕃百姓心中,活佛永遠是至高無上,神聖而不可僭越的。”
柳尋衣若有所思道:“你的意思是,吐蕃八王為了穩固民心,皆不會與活佛為難?更不會褻瀆一年一度的朝聖?”
“正是。每年正月初一,朝聖的第一件事便是參拜活佛。”波仁點頭道,“八王和貴族在布達拉宮內參拜真正的活佛,而尋常百姓和廣大信徒只能在各大寺廟參拜活佛的法身雕像。”
波仁的話,令柳尋衣突然想起,曾在唐古拉山救過自己和湯聰的那支僧侶隊伍。他們對佛祖的虔誠,以及不遠千里三拜九叩的恆心,遠非柳尋衣這些漢人所能理解。
此番種種,足以從側面印證,為何吐蕃諸部無論如何爭鬥廝殺,卻始終堅持教權至上的真正緣故。
信仰的力量,強大的令人難以想象。
心念至此,柳尋衣不禁捫心自問,漢人流淌在骨子裡的“忠孝仁義”,又何嘗不是一種信仰?
忠君與忠佛,對芸芸眾生而言,究竟又有何區別?
言談之間,柳尋衣三人穿過人群,來到宮門外。波仁小心翼翼地遞上請柬,靜候稍許,三人被侍衛從頭到腳地細細搜查一遍,確認無誤後方才准許入宮。
莊嚴肅穆的日光殿內,措丹和七王仍呈對峙之勢,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局勢頗為緊張。
雖然柳尋衣聽不懂他們在爭論些什麼,但能從他們的橫眉豎目、五官猙獰中,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敵對之意。
此時,殿內匯聚了近千人,而有資格入座的卻只有百十人,他們皆是各部盟的首領、元老,以及吐蕃各地的貴族、富紳。
他們席地而坐,在殿中圍成一個圓圈。圓圈中心是一個盛滿炭火的鏤金火爐,柳尋衣相隔甚遠,依舊能清晰地感受到火爐傳出的濃濃暖意。
據波仁解釋,座次越靠近火爐的人地位越高,反之地位越低。因此,坐在人群中央的,正是以措丹、平扎為首的吐蕃八王。
此刻,除吐蕃八王和一些附庸貴族,在言辭激烈地爭論不休之外,其他人皆是畢恭畢敬地侯在四周,頷首低眉,一言不發。
“他們在吵什麼?”站在人群后的柳尋衣,用盡可能低的聲音問向波仁。
“七王懷疑是措丹派人偷走他們的鑰匙。”波仁噓聲道,“而措丹則質疑是七王在聯手做戲,故意找他麻煩。至於那些坐在他們周圍,吐沫橫飛的人,則是吐蕃八王各自的擁躉,分別代表著不同的部盟。”
“活佛呢?”湯聰拼命踮著腳尖,滿眼好奇地朝大殿中心望去,希望一睹活佛的風采。
“時辰未到,活佛自然不會現身。”波仁撇嘴道。
“八大‘菩薩’已經吵的不可開交,難道活佛不打算出來主持公道?”湯聰錯愕道。
“就算活佛有心化干戈為玉帛,吐蕃八王又豈肯善罷甘休?”波仁搖頭道,“更何況,活佛代表著智慧,因此他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斷不會隨便開口,以免朝令夕改,被人恥笑。依照慣例,朝聖辰時開始,據此……還有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柳尋衣詫異道,“你的意思是,半個時辰後他們即便有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