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李隆基的場子(求收藏),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青銅簋,居然是唐代的!
確切地說,是唐代高仿西周的青銅簋。
不是一般的高仿,是官仿,出自皇帝專門開闢的官仿場子。
在歷史上,喜歡青銅器並指定要求官仿的,有三個皇帝最典型。
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明宣宗朱瞻基。前面兩個皇帝都換過年號,朱瞻基只有一個宣德。
這裡頭,李隆基最具代表性。開元年間,李隆基在蘇西南的句容專門設定官仿場子,集中來幹高仿上三代青銅器的活兒。
這場子開了之後,不僅李隆基在世時有,一時之間它還停不下來了,一直延續了兩百多年。
而終結點,是在南唐後主李煜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毒酒的那一年。
至於宋徽宗趙佶,因為主業是藝術家,副業才是皇帝,所以書畫和文玩是他的強項。
趙佶也是青銅器收藏大家。著名的《宣和博古圖》,記錄的就是皇家收藏並陳列在宣和殿的上三代青銅器,數目高達八百多件。
《宣和博古圖》裡的青銅器,全部被仿製過,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還不止被搞了一遍。
清末民國時期,上三代青銅器是真正的“炙手可熱”,生坑熟坑都供不應求。而就在琉璃廠,曾經出現過不少熟坑上三代青銅器,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宣和官仿。
到了明代,又一個有藝術追求的皇帝登場——宣德皇帝朱瞻基。永樂皇帝朱棣的“好聖孫”,配合開創了“永宣之治”;而他的藝術造詣,同樣很高。
看看宣德官窯和宣德爐,也能窺豹一斑。
朱瞻基也喜歡上三代青銅器,宣德時期官仿上三代青銅器,很有水準。
說仿古,好像少不了乾隆,但是乾隆朝高仿的上三代青銅器,跟李隆基、趙佶、朱瞻基這三個皇帝時期的官仿水準比起來,質量做工明顯相形見絀。
吳奪瞭解到這是開元時期的官仿之後,瞭解到是李隆基場子裡出的東西之後,也就明白了,為什麼鏽色這麼自然。
這件青銅簋,雖然不是上三代的,但依然是生坑,只不過出自“唐坑”。
不過,根據吳奪的知識儲備,還知道一點,那就是李隆基時期官仿青銅器,那是純粹的仿古,不是為了迷惑人忽悠錢。所以,官仿青銅器上,一般會刻上監官的花押。
但是吳奪沒看到。
很奇怪。
那就再找找。
外壁是不太可能有的。腹部是獸面紋或者說饕餮紋,有紋飾的地方不會亂刻;高圈足上環繞一圈勾雲紋,也不可能;兩耳更不可能。
最可能的是底部和腹壁。但是,底部已經仿古鑄上了“父丁”兩字銘文,應該不會再刻上花押破壞整體美感。
腹壁才是重點。
就在吳奪繼續仔細看的時候,常松已經開口問價了。
畢竟是生坑貨,得縮短整體時間,一個看一個問,兩不誤。
老頭兒接過常松遞來的一支菸,吧嗒了兩口才說,“我呢,今天是就帶了這一件試試水,舊貨市場畢竟偏,不如赤霞山;但是赤霞山呢,人多眼雜,這樣的東西我也不敢輕易帶過去。今兒咱老少爺們有緣,我給你個最低一口價。”
“我聽著呢!”常松吐出一口菸圈。
“一百個!不講價。不行的話,看的時間也不短了,趕緊合上吧。”
同樣是西周的青銅簋,價格之間的差別卻很大。就這一件來說,體量小,紋飾屬於常見品類,綠鏽也不怎麼美。最好的一點,就是有銘文。
判斷上三代青銅器的價值,銘文是很重要的。戰國之前的銘文多是鑄造,戰國之後刻銘多了起來。
一般來說,青銅器的銘文字數越多越好,內容越少見越好。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