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觀念的碰撞,明末國色江山,巨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輛雙馬牽引的豪華四輪馬車在工匠民夫的驚歎聲中,停靠在了紫陽觀西側的小溪邊,車上錦衣高冠的應大掌櫃對引發的轟動毫不在意,下車後先抖了抖飄逸的大袖,正了正頭上的儒冠,在一片敬畏的目光中邁著方步走向小木橋。

兩名身強體壯衣衫鮮亮的應家僕從驕傲地挺起胸膛,託舉覆蓋紅綢的沉重託盤快步跟上。

留在馬車周圍的僕從和車伕們得意洋洋,對周圍或是目瞪口呆、或是連聲驚歎的工匠民夫非常鄙夷,心想我們隨三少爺乘車穿過半座金陵城時,成千上萬人此起彼伏的驚呼那才叫轟動,你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這點動靜算得了什麼?

應大掌櫃剛過木橋,朱道臨已經帶著幾位師弟迎上來,人還未到,一陣濃郁的酒氣就灌進應大掌櫃的鼻子,弄得剛要說幾句場面話的應大掌櫃差點兒喘不過氣來。

朱道臨繼續他一貫的不羈風格,說了句“來接我就來吧這麼客氣幹什麼”,便吩咐兩個師弟接過蓋著紅綢的托盤,一把拉上應大掌櫃的手往裡走:

“幾位師叔師伯今天高興多喝了點,都躺下了,客廳裡全是酒氣,你想見也見不著,還是去後面我那間小屋舒服些。”

“別去你的小屋了,乾脆到前面的山崗上走走,我挺喜歡那地方的。”

應昌培已經習慣朱道臨的做派,除首次和第二次見面時這傢伙還講點禮節之外,此後見面就沒見這傢伙客氣過。

朱道臨知道應昌培有話要單獨說,吩咐幾個師弟招呼客人,便與興致盎然的應昌培走向兩排屋子後方的小山坳。

百餘米的山道很快走完,喘息稍顯急促的應昌培站在山崗上長出了口氣,俯瞰規模宏大的紫陽觀建設工地,頗有感觸地說道:“再過一年半載,這地方恐怕就要成為金陵一大勝景了。”

“這話說對了,上元節那天,我茅山祖庭派來幾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巡視重建的紫陽觀,臨走前做出個重要決定:回去後立刻挑選百餘名精通營造與雕刻繪畫的門人過來,把紫陽觀修建成茅山祖庭之外最大的清修之地,估計這兩天挑選出的百餘人就會到來,我也能騰出手來,全力修建西面莊園和江邊碼頭。”朱道臨一點也不謙虛。

應昌培轉身望向大江之畔早已沒了蹤影的上元門碼頭:“賢弟修建碼頭的目的,是不是打算擴大海外貿易?”

朱道臨從未認真考慮過是否涉足海外貿易,對他來說,海外貿易完全是個可有可無的選擇,他不靠大明朝眼下的海外貿易發財,之所以下決心修建擴建廢棄多年的上元門碼頭,完全是出於倒買倒賣的需要,他需要個合情合理的幌子作掩護,需要個安全穩妥的地方存放商品,用以掩蓋諸多無法解釋的東西,除此之外,他考慮的並不多。

買下城中的靈應觀並大肆修葺擴建的目的也是如此,只是多出一份面對苦難流民和倒閉街邊的孤苦孩子的傷感與同情,還有就是對師傅玄青道長的深深感激和報答之情。

但是應昌培既然問起了,朱道臨就不得給個過得去的說法,否則很可能對將來的合作不利:

“我不是一直在做海外貿易嗎?有個屬於自己的碼頭更方便穩妥一些,悄悄從外海運回來的東西總要有個中轉的地方吧?金陵城裡人多眼雜,大宗貨物進進出出既不方便,也很費神,一次兩次沒什麼,再多幾次就不行了,你說是吧?”

應昌培非常理解,朱道臨的做法和想法與他的推斷大體一致,而且朱道臨所說的“金陵城裡人多眼雜,大宗貨物進進出出既不方便也很費神”這句話,很好地證實了他和父親做出的判斷完全正確:

神不知鬼不覺將價值數百萬的貨物運進金陵城中相當不易,朱道臨為此付出的代價肯定不小,隱藏在朱道臨背後的必然是勢力強大的道門,具體幹活的只能是能夠駕馭船隻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躍馬大明

紙花船

北地為王

喜歡玫瑰樹的西紅柿

明末國色江山

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