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一二章 四方會談,明末國色江山,巨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激和謝意,唯有把深深的感激之情銘記心底!”
朱道臨站起來回個禮:“不用客氣,你早已是我的兄弟了!坐下吧。趁現在人還沒來,討論一下即將到來的四方會談。”
“升泰、巴加斯、老李,還有大鼎,別發愣了。討論一下,看能不能借這次四方會談的機會,把基隆港拿回來?西班牙東印度公司已經被荷蘭人和福建的鄭氏家族擠出日本市場,繼續派駐幾百人的軍隊駐紮基隆毫無意義,不如交給我們進行開發利用。”
眾人立刻打起精神,雖然不知道朱道臨把基隆港要回來幹什麼。但讓西班牙300多人的軍隊長期駐紮在自己身邊誰也不舒服,包括西梅諾和巴加斯在內,都不願意看到西班牙軍隊站住茅坑不拉屎。
在眾人看來,若把基隆港交到自己集團手裡,不出一年就能建成遠東有名的大軍港和貿易中轉基地,何況日本因為宗教事件不斷驅逐天主教神職人員,不再與大明和荷蘭之外的商隊進行貿易,西班牙的馬尼拉總督已經沒有繼續在基隆港駐軍的必要,與其被越來越強橫的荷蘭人奪走,還不如送給與西班牙緊密合作的大明帝國。
朱道臨等人關於基隆的討論尚未有個結果,瀛洲軍政委員會的正副主官汪照寰、魏玉瑛、範三民匆匆而至,眾人立即起身相互見禮。
汪照寰一見面就抱怨朝廷和皇帝不重視瀛洲,既然已經納入大明版圖,為何至今沒個諭令,弄出個四不像的瀛洲府軍政委員會,心裡彆扭得很。
主管工業的範三民樂呵呵地卻沒什麼意見,這位曾擔任虎山莊園副總管的技術官僚是位幹實事的人,在他看來,當不當朝廷命官無所謂,能追隨朱道臨幹出一番事業才無愧此生。
朱道臨笑了笑,沒有理睬汪照寰的抱怨,問好之後便向分管戶籍、教育和醫藥的師兄魏玉瑛行禮,上前握住師兄的手,低聲問道:“書院辦起來了嗎?”
“辦起來了,在移民中挑選22名老夫子任教,使用紫陽書院的教材,雖然只有337個孩子,但總算辦起來了。”
“半月前,書院從南岸舊碼頭後面的木板房,搬到圓山西面仍在修建的瀛洲書院,就在計劃修建的紫陽觀山腳下,我們紫陽觀的醫館也設在那裡,全是紅磚大瓦房,不用擔心颳風下雨了。”
“書院的老夫子和家眷住進了寬闊的磚瓦房,個個都感激不已激,原本對新教材頗為牴觸,現在都接受了,對孩子們也非常關心,目前書院採用全寄宿教學,每十天放一天假,讓孩子回去見父母家人。”
“新竹那邊的移民已經超過三萬人,派去的醫療隊由玉宛師弟領銜,新竹書院恐怕年底才能著手修建。”
面板黑了不少的魏玉瑛詳細稟報,雖然身為朱道臨的師兄,玄嶽道長的高徒,但在威嚴日盛的朱道臨面前不敢有任何託大。
寒暄完畢,朱道臨主持淡水港開港慶典準備會,僅用半小時就把任務分配到每個人頭上。
會議乾淨利索地結束,眾文武爭相陪同朱道臨前往軍用小碼頭,登上警備司令部的帆槳巡邏快船,前往新落成的淡水港,長16米、寬3。5米的帆槳船順流而下,扯起風帆之後速度逐漸加快。
快船行駛3公里左右,駛出淡水河口,轉舵南行,繞過河口南岸與海岸之間仍在修建中的三號炮臺,駛入伸出海面750米的防波堤北入口,朱道臨冷漠的臉上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
兩個月前亂糟糟的港口已大為變樣。
八座鋼鐵吊塔屹立在1,200米長的石基碼頭邊沿,開闊堅實的混泥土碼頭一覽無遺。
碼頭上方100多米外,十六座紅磚紅丸的高大庫房整齊排列,中間高高豎立的三重牌樓上方,掛上了“交易市場”的大匾額。
所有建築都方方正正,比鄰相連,突出牆面的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