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晉末長劍,孤獨麥客,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邵勳指著遠處一群徘徊的匈奴輕騎,道:“一人三匹馬,給我抓住他們,無論付出多少代價。”
“諾。”滿昱毫不猶豫,當場點了五百騎,攜馬千五百匹,呼嘯著衝出了大陣。
車陣沒有停,繼續前進。
自西而東,迤邐數里。
當天傍晚,渾身插著七八支箭的滿昱趕了回來。
人、馬損失了不少,但每個人的馬鞍下都掛著不止一枚人頭。
“人賜絹二匹,班師後發放。”邵勳大聲宣佈。
眾皆歡呼,連帶著整個車陣計程車氣都提升了不少。
邵勳哈哈大笑。
有些戰鬥,哪怕拼著傷亡比敵人大,也要打下去。
方才野外空曠無比,連河流、樹林子都沒有,其實不太適合衝擊騎兵,因為一個不好,會被人兜圈子放風箏。
但那又如何?
就像被人圍攻時,你別管幾個人打你,就死命盯著一個人幹,把他乾死幹殘。
匈奴人是分部落、氏族的,你盯著一個部落的人打,把他們的精壯幹得七零八落,其他部落的人會受到震懾。下次再來騷擾時,心中就會犯嘀咕,就會猶豫。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邵勳不相信劉雅有多高的威望,能強逼各部落不計傷亡來送死。
打折了老本,你給補嗎?補償夠嗎?
這是政治問題,也是體制問題。能解決這一條的,便可建立草原帝國了。
二十七日夜,大軍宿於汲縣西南。
二十八日開始,匈奴人似乎放棄了騷擾,除留少數人監視外,主力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個時候,石勒的使者還在前往西河的路上,攜帶著他的奏疏,力勸天子不要強攻河陽三城。
簡而言之,石勒不願去,還在討價還價。
當然,或許他馬上就要改變態度了,因為局勢又出現了新的變化。
八月初一,大軍抵達延津附近,紮營屯駐。
第二日,全軍過淇水,當天傍晚,先鋒一部北渡清水,進抵枋頭城外。
八月初三,大軍繼續過河。
枋頭城內似乎有少量守軍,出城截擊,為義從軍大破。
這個時候,匈奴騎兵的數量陸陸續續增加。但他們多半不是來自河內,而是石勒治下的匈奴、羯、烏桓騎兵。
邵勳替他算了算,得到訊息之後開始動員,再籌集糧草南下,這速度不慢了,石勒果然有點本事,他的那個割據政權效率也還行。
八月初四,過河的步軍輕取枋頭,斬首二百,俘二百,將這座殘破不堪的土城給拿了下來。
至此,二萬多大軍分屯枋頭內外,深溝高壘,紮營屯駐。
八月初五,他登上了幾乎要傾頹的枋頭城牆,登高望遠。
黃河河面上,船隻密密麻麻,自滎陽、濮陽二郡駛來,滿載糧草和軍資,靠岸後,於老淇口附近的灘塗地上卸貨,再將其輸送至營內。
淇口,即淇水入黃河處。
漢建安九年(204),曹操“在淇河口下大枋木以築堰,遏淇水入白溝以通漕運。”
淇水源出太行,沿途有諸多溪流匯入,水勢湍急,流量很大,山洪暴發之時,洶湧衝入黃河。
曹操為了北伐,下令用大枋木於淇口修建人工堰壩,令其改道,流向東北。
說白了就是東北流向的白溝水量稀少,不利漕運,而淇水水量豐沛,於是想辦法將淇水注入白溝,以通漕運,為北伐提供糧草。
也就是說,枋頭這個水利工程主要是為了軍事用途,更準確地說,主要用來運輸軍資糧草,以減輕深入河北腹地的後勤壓力——陸地運輸不是不可以,但水運成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