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本來不想發單章有些事沒法忍,晉末長劍,孤獨麥客,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一章,有人說我是草原吹。
請問看過我上本《晚唐浮生》嗎?
那本主角是怎麼打草原牧民的?
上本書裡,草原的優勢、劣勢講得十分清楚,中原的優勢、劣勢也十分清楚。
客觀看待都不會了?又是二極體思維,非得非此即彼是吧?
有沒有一種可能,雙方都有自己的長處?
上本書我寫了很多了,這裡不多複述,只簡單講講。
草原的優勢是什麼?
一、環境艱苦,所以民風勁悍,吃苦耐勞。
蒙古人遠征最苦的時候,沒有水喝,拿刀尖戳一下馬屁股,吮吸一點。
有時候實在沒吃的,帶著人、獸骨頭在身邊,扛不住了熬一熬。
草都吃過,雖然沒營養,但可以飽腹,自己騙自己。
草原上還有各種災害,有仇殺,所以導致人比較悍勇,不是特別怕死。
這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草原人一旦入了中原,過上一兩代人的好日子,馬上就吃不了這些苦。
二、補給方便。
草原上打仗,其實是沒啥運糧車隊的,基本都是男女老少趕著牛羊隨軍。
舉個例子。
唐代涇州、原州一帶有很多吐蕃人,他們怎麼來的?
很簡單,和唐朝邊鎮節度使打仗,吃了敗仗後,男丁跑路,把老弱婦孺和牛羊帳篷留了下來,被唐軍俘虜,就地安置。
唐前期西征,有一個重要特徵,那就是不像漢代那樣以舉國之力從後方輸送糧草。
那麼他們如何解決後勤問題?
攜帶乾酪、肉脯等高熱量食物,徵發蕃部人馬,讓他們趕著牛羊隨軍。
高仙芝從安西四鎮去怛羅斯,大家可以在地圖上看看距離,嚇不嚇人。他還要翻越天山,進入已投靠大食的敵境,靠什麼補給的?
這可不是一個兩個人,那是一萬唐軍、一萬四鎮民兵,外加五萬葛邏祿等雜胡,人人有馬,還不止一匹,速度極快。
唐代在西域打仗,極少聽到有糧草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想過嗎?
他們的後勤已經“胡化”了。
唐軍出兵,隨軍的蕃兵數量遠遠超過漢軍,且數量經常是好幾倍。
有時候唐軍就出動幾千人,卻帶著好幾萬蕃人騎兵隨徵。
再舉一個例子,契丹阿保機西征,從東北一路打到西北的高昌,也就是天山腳下的吉木薩爾一帶,全程走草原,靠什麼補給?
邊放牧,邊前進。
阿保機大軍可不是什麼小數目,號稱“三十萬”,擠擠水分,十萬以上的草原丁壯還是有的。
草原環境是艱苦,是窮,但有些人把他們想象得太窮了。
這是二極體思維。
早年有人狂吹草原,不跟著吹的人被嘲笑,說中原那麼多王朝被草原騎兵跑馬,你有什麼資格貶低人家?
現在有人狂貶草原,不跟著貶低的人就是草原吹,認為草原窮得掉渣,牧民戰鬥力低於5。
有沒有一種可能,草原沒你想象得那麼富,但也沒你想象得那麼窮?
最近幾年,我有一種無奈,能秉持中間態思維的人越來越少了。
很多人眼裡非黑即白,不能理解灰色的存在,也不能理解60黑、40白以及40黑、60白這兩者是有差別的。
是不是這樣思考太費腦子了?
三、有人說草原上人像重新整理一樣。
我來給你舉幾個重新整理的例子。
三十姓韃靼西遷知道嗎?綿延上百年,從東北大興安嶺一路西遷到中亞。
大同以北在唐朝初年是突厥,即便突厥被滅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