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獸醫,絡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在場的一大半都傳過這些話,原本還頗為羞赧,遇見趙清河的時候都不好意思搭話。如今見趙清河完全不在意的樣子,心裡也踏實了不少。大傢伙心裡覺得這趙清河這場大病之後還真是變了,以前哪會拿自個開玩笑,心底也起了親近之意。
都是鄉里鄉親的,拐來拐去都是親戚,誰樂意與人交惡。
趙清河接著道:“可寫進書裡就不同啦,第一個人看和第一百個人看都是一樣的,咱這翠山村咋種地的人京城都能知道。咱們種地的最是清楚,這種莊稼也不是個容易的事,那也有門道的。有的人下等田也能種出三石甚至更多,有的人上等田才能種出一石,除去天災人懶之類的緣故,大部分都是因為方法問題。可要是好的法子寫進書裡,咱們種地的時候不就可以參照著,以後就能多種出點糧食來。”
這一句話說得人心裡激動,讓一群農人對讀書識字有了新的認識,若是真有這樣的書,以後學其他手藝可不就有門路了?
大佑朝興科舉,尚文之風盛行。學堂裡的教育都是為科舉而服務,由下至上都認為讀書是為了要科舉,要當大官,讀書、識字兩字並未分清。務實點的就覺得上學堂讀個兩年識些字不做個睜眼瞎,以後好找活幹,卻不知識字之後還能透過書籍學習這麼多東西。
倒也不是這世的人愚笨,而是觀念作祟,且資訊閉塞書籍稀少昂貴導致。不讀書的人不知書上有這些,讀書的人又衝著科考去,讀的都是‘聖賢書’,趙清河說的這些都是‘閒書’,壓根不會去瞧。讀書成本這麼高,結果還回來種地,不說這世就是輩子大學生們也覺得虧。
一老漢嘆道:“能讀書識字必是好的,這道理大傢伙都懂。可這飯都吃不飽,哪還有錢給娃上學堂啊。”
這話一落一群人也那嘆息,村裡的學堂束脩已經算是收得便宜了,可一年也得二兩銀子,還不算筆墨紙硯和書本。這些錢都夠一家子一年的嚼用了,上了學還不能繼續給家裡幹活,投入可大著呢。反正不識字也不礙著種地,也就不甚在意了。
心思活泛的此時跳出來道:“清河小子,聽說你現在教肖家幾個識字,能捎上我們家石頭啵?”
一個人開口,其他人也紛紛上前詢問。誰不知道技多不壓身,可不都礙於條件受限嗎,若是便宜,誰不樂意送自個娃兒去識字。
村裡藏不住事,大傢伙都知道肖福幾個人在趙清河那學識字。之前因為趙清河瘋了的傳聞,以及他以前的做派,沒人敢上門去問。可現在覺得趙清河還挺好說話,不由打起主意來。趙清河收的錢少,也不佔多少功夫,要是自家娃識字,以後更好在縣城裡找活幹了。識字的和不識字的,工錢差得可多了呢。
趙清河心裡也有開班授課的打算,只不過這村裡原本就有了學堂,他若是貿然也開一個,未免不太妥當。村莊裡和城市不同的,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鬧不好是會被轟出村莊。而這世地方宗法禮教往往凌駕於律法之上,比如民婦與人通=奸可以直接浸豬籠淹死,不必經過官府也不會被認為是犯罪行兇。
村子學堂的夫子和里正沾親帶故,是個二十來歲的秀才。一邊開學堂授課攢錢,一邊看書準備科考。若真要開班授課,還需與里正和這個夫子提前打招呼才好,否則他這邊收錢少,不是打人家的臉嗎。
趙清河並沒直接拒絕,只笑道:“我可不是正經夫子,學問不夠只能教他們識幾個字,方便以後知道如何看契約而已。要是想正經學東西,還是得到李秀才那,他學問好,不會把你們家的娃兒帶歪了。”
一大嬸趕緊道:“我家那臭小子就是榆木腦袋,哪能入李秀才的眼。你若不嫌棄就幫忙捎帶上,能識得幾個字最好,識不得也是我娃兒腦子不靈光。”
這話說得漂亮,不僅讓趙清河沒了後顧之憂,又將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