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格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謀必素見成事,流螢煜煜赴明月,貝格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談判,無異於向飢餓的狼投食,可能導致嶽國陷入兩難的境地。一旦陷入這種局面,嶽國將被這幾國牽制。這種授人以柄的計策,將會讓嶽國陷入長期的困境,難以擺脫。
皇帝愁眉不展,心中憂慮難安,一時難以做出決斷。
此時,二皇子察覺到了皇帝的擔憂,他上前一步,鄭重地表態道:“父皇,兒臣以為,此前賦稅改革已有顯著成效,嶽國國力並非不可與其相較。再者,既然古塞國毀約在先,我們便更不應該輕言退縮讓。嶽國亦可效仿其,聯合北漠和雲嶺兩國,予以回擊。與之一較高下,彰顯我嶽國的實力與威嚴。”
二皇子的言辭堅定而有力,為朝堂上的緊張氣氛注入了一絲希望與決心。
“但若我們採取此舉,豈非將逸安的安危置之不顧了?”皇帝陷入了猶豫。
“父皇,請放心。”二皇子從容地回應皇帝:“兒臣已經提前安排好人手,將五弟及其家眷接回嶽國。此刻,他們或許已經在歸途上了。”
皇帝聽到二皇子的言辭,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和意外。他沒有想到二皇子早已有所準備,竟已安排人手接應五皇子。這突如其來的訊息讓皇帝感到心底一片寬慰,同時也對二皇子展現出的果斷和決策能力發出由衷的讚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而,一側的岑思卿卻心存疑慮。
古塞國有所行動不過也是這幾日的事情,而五皇子卻已經在回嶽國的途中。若不是二皇子有神通提前知曉了此事,那就是他有其他的打算。岑思卿深知二皇子的為人,二皇子不可能單純出於對五皇子的安危考慮而將其接回。他相信,二皇子一定在暗中籌謀著其他的事情。
大殿之上,皇帝看到了岑思卿若有所思的神情,詢問道:“思卿,對於與古塞國的對峙,你有何看法?”
岑思卿立即拱手回應道:“兒臣以為,中書令之言,有理。如今我嶽國國勢日盛,再有蕭將軍坐鎮,即便不出兵,也能令諸國生畏,自然而然地退讓三分。”說完,岑思卿的臉上又浮現出一絲深思的表情。
皇帝點了點頭,但他的眼神中仍然帶著疑惑:“那你可是還有其它顧慮?”
岑思卿抬眸看向皇帝,然後莊重答道:“古塞國與我國的糾葛紛爭由來已久,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爭奪凌淵河中流河段的管理和歸屬權。兒臣在想,若嶽國能夠說服其他諸國一起放棄對凌淵河分段的歸屬權,簽訂一份互利互惠的凌淵河合用條約,相信古塞國必然會退讓和順從。這樣一來,便可不費一兵一卒地平息戰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議論紛紛。
“參知政事此計雖可行,但未免過於理想了。”清秋閣的一位老臣站出來反對道:“這凌淵河自古以來,便是由各國分段管理,才有了今日的長治久安。若是重新擬定共用合約,那不是等同於讓其他諸國放棄自己的利益,來平息我國與古塞國的紛爭。老臣斗膽一問,又有誰會願意如此呢?”
眾人皆點頭同意。
但岑思卿有禮有節地繼續對眾人解釋道:“您說的對。但凌淵河入如今的管制,雖然看似合理,可對陵園河畔的六國而言,其實皆有諸多不便。此前,屬於上游的羅遮國的商船觸礁,導致價值連城的貨物隨波逐流,飄至下游的雲嶺國。雲嶺國將其佔為己有,險些釀成兩國開戰。諸如此類之事,比比皆是。想必諸國也早已發覺,如今的分管制存在問題。或許,古塞國的今日之舉,正是給了我們商談的契機。”
皇帝聽完岑思卿的解釋,眉頭舒展了一些,他覺得岑思卿的話雖然過於樂觀,但卻是一個正本清源的計策。
然而,皇帝仍心有顧忌,因為事情已經迫在眉睫,而如今去說服其餘四國,時間實在過於緊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