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曲線圖,小族長的奮鬥,清河小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張恪應邀前往環採閣的當天。皇城,乾陽殿。

最近朝堂上,最核心的議題,就是為了應對大江的汛期,而在做著的各種各樣關於人事、物資的調配及準備。依據以往的經驗,再過十來天,大江就將進入主汛期。雖然汛期不等於水災,而且到目前為止,各地報告上來的水文情況普遍向好。然而,隨著夏汛主汛期的來臨,從皇帝到諸臣工,還是不由得繃緊了神經。因為每一年的這幾個月都是最危險最難捱的時候。對朝廷來說,每一次洪水所造成的人命及財產損失,都遠遠地超過其他的災難,有時甚至會引發民亂,動搖國本。大水除了導致人命的損傷,還會沖毀房屋,使百姓成為流民;沖毀莊稼,破壞農業收成,造成糧食短缺,物價飛漲;大水過後,還可能會有瘟疫橫行;總之,一旦發生大的洪災,都將使受災地區,屍橫遍野,民不聊生。朝廷每次都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和財力賑災濟民。若能及時有效的搶救民生還好一點。可若是處置稍有不當,沒能讓災民及時得到救助,就極有可能在災區爆發民亂,此等事,歷朝歷代皆屢有發生。老天爺可不管你誰是皇帝,誰當政,在大自然面前,誰都一樣,不會有什麼優待。

這一日,當一眾大臣按部就班像往年一樣地準備著防汛工作時,皇帝突然將一份報告發到了眾大臣手中。大臣們接過來一看,報告的標題是《大江水情疏》。不過,這奏疏卻不見署名,不知是何原因。

眾大臣紛紛開啟來看。奏疏洋洋灑灑二十來頁。前半部分,是開年以來到這個月為止,大江各個江段每個月的水位增長變化,以及與過去五年的平均水位的對比。比較特別的是,後半部分,為了能更直觀的看出其中的變化,有幾頁是以圖表的方式將資料變化用曲線畫出來的。一開始很多大臣都因為沒見過這種圖表,而看不明白。不過,能站上朝堂的,都不是庸材,研究了一會後,倒也漸得其法,慢慢的看懂了其中的門道。看懂後,卻又想到,這圖表也不知誰繪製的?倒是能夠簡單明瞭的顯示出大江各個主要江段,時間與水位對照的變化情況;其中還有與過去五年的水位均值相對比的曲線。而只要看明白了那些曲線圖,就能輕易地發現,與過去五年同期的平均水位相比,今年大江中游處有幾個地方的水位已經高於過去五年的均值了。這時還不到主汛期了,如果不是看這些圖表,還真發現不了這個情況。一時間,眾大臣翻來覆去地研究著那些圖表,乾陽殿內,除了紙張翻動的聲音外,竟再無其他的聲音。

忽然略顯靜寂的大殿內,一個激動的聲音響起:"敢問陛下,這奏疏中的這……這些圖表是何人繪製的?"

眾大臣側目一看,那出列問話的乃是水部郎中郭守敬。御座上的皇帝聞言看向他,笑了笑,不答反問道:"郭愛卿以為,這圖表如何?可還實用?"

郭守敬一向為人直率,聞言直接道:"微臣覺得用此圖表,能讓人對水情變化有直觀清晰的瞭解,即便是普通人沒有水利方面的知識,也能一目瞭然的看懂。能想出這種記錄方法的人,實為幹才啊,陛下。不知道究竟是哪位高人,能有此奇思妙想,還請陛下明示。"

皇帝聞言,不住點頭微笑,面對眾臣工投來的詢問目光,卻依舊沒有回答郭守敬的問題,而是轉而望向禮部侍郎周勃,問道:"周愛卿,你覺得呢?"

周勃見皇帝忽然特地來問他,略感奇怪,事出必有因啊。宦海沉浮多年,腦瓜子不由得快速運轉開來。忽然,他聯想起前日張恪遲遲交不出報告的事情,聯絡到今日這沒有署名的奏疏,及這奏疏中非一般人能有的奇思妙想,忽然之間明白了過來。於是,周勃含笑躬身稟告道:"此事,臣不好發表意見,請陛下恕罪。"

其他大臣聞言,都奇怪的看向他,不知道這老周,說這話是啥意思,什麼叫不好發表意見啊?莫名其妙。倒是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