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酒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繁華落盡,西王母賜我長生,復興瑤池吃不消,遊酒川,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仙雲堂原本的夥計是最早走的一批,五位老郎中有兩位是第二批離開的,後來沒走的三位全都死在了大火之中。

當時大火來勢洶洶,城裡大多都是木質房屋,燒起來極快,孟天龍當時手持牌匾,護著老郎中一起逃遁,可惜三位老郎中年事已高,根本跑不了多遠。

最終整個仙雲堂只剩下孟天龍和牌匾躲過一劫,其他的東西全都被大火付之一炬。

“大火滅了後,我就去後山尋他們的墓碑,幸虧墓碑是燒不壞的,我想著城主府也沒了,以後估計也不會有人祭奠他們,所以乾脆就移到院子裡了,晚上還能跟他們說說話。”

說完,孟天龍用下巴點了點後山的方向,站在院子裡,可以遙遙看到山腰的樹木和山頂的樹木有很明顯的區別,山腰的明顯都是新枝,顏色也淺了很多。

連小半座山都受到殃及,可見當年的火勢有多麼的迅猛。

事物的發展往往就是這樣,想要發展的好需要幾代人努力費盡無數心血,但如果想要破壞的話,只是朝夕之間的事罷了。

這青磚城從雲川開始,又歷經李正、趙黑牛、趙有才三代,核心的領導班子換了一輪又一輪,才好不容易發展至鼎盛。

傳到這第四代,連半代人的時間都沒堅持到就又衰落了。

在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他們這第四代人,想要在半代人不到的時間把這偌大的家業給敗了,而且還敗的這麼幹淨,確是需要極強的實力。

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的青磚城雖然不復往日的繁華,卻也多了更多的鄉土氣息,與往日的青磚鎮時期有了七八分的相似。

城內經過那場大火的焚燒,餘下的人也無力再重建,索性也就不建了,通通改種糧食,也沒推選出個領頭人,就這麼各家過好各家,突出一個安逸自由。

當下這所謂的藥鋪更像是一種地標,每年來買藥的人寥寥無幾,但若是說起某某地方某某舊聞,那肯定會以藥鋪為起始開始講起。

孟天龍無論是藥材還是醫術,基本全都一竅不通,只是認得一些常用的藥草,很多藥材都是前些年從路過的行商手裡買的,他都不認得,更多是買來充當門面用。

其實這也不怪孟天龍,如果原來的藥房沒有被燒的話,哪怕老郎中走光了,靠著以前李為情親筆撰寫的醫書,孟天龍也能把藥房重新開起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不能讓孟天龍丟下這裡去別處學醫吧,他算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下仙雲堂了,不然雲川回來的時候怕是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大堂那小子是鄰居家小孩,名為六子,也不是我招的夥計,他喜歡聽我說些故事所以就常往這跑。”

孟天龍搬來兩個椅子,二人就這麼坐在槐樹下閒聊起來。

等他說完了青磚城的事情,雲川才說起這些年自己的經歷。

相比於青磚城,雲川的經歷就簡單多了,無非遊歷,去的地方雖然多,但基本都是淺嘗輒止,有故事但往往字數不多,有人情也僅是蜻蜓點水。

對於李筱柔的結局,雲川改編了一下,只是說是在山巔去世就地焚燒了。

並不是雲川有意隱瞞的,如果說李筱柔被瑤池接引走了,這話聽上去比燒了更像是玩笑話,索性省點口舌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當年分別之時孟天龍就有心理準備,或許當時雙方都意識到了,所以當時的告別還算正式。

但當他此時親耳聽聞,還是有些百感交集,難免的有些心傷。

現如今故人全都離去,故地也改天換地,憶往昔青磚繁華,南征北戰,開疆擴土,一統萬方,最終繁華落盡,離開的離開,留下的又落回了藥鋪裡,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地。

過去的已經過去,活著的還要繼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