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納元之閾
春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章 納元之閾,為晉升,我創造了可控核聚,春薦,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納元境這一理論,最早由天工閣院士、材料力學大宗師季無極提出,並以仙法實驗予以證實。季宗師在研究中發現,不論材質缺陷大小如何,處於不同的維度層次下,所產生的區域性應力皆有差異。舉個例子,一處一米寬的大裂痕,在十平方公里的廣袤平地上,僅能產生一牛頓的應力。
然而,同樣的裂痕如置於地球這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地域,則會使應力驟增至十萬牛頓。反觀在一個僅有兩平方米空間內,這片裂痕的應力則驟降至區區零點一牛頓。
當材料被壓縮至極其宏大的微觀境界,即便細微至微不足道的缺陷,也會催生出巨大的區域性應力。然而,隨著材料維度不斷縮小,直至達到一種神秘的納元閾值,奇異的現象隨之顯現——單位面積內的應力不僅顯著降低,甚至變得均勻如一。
應力均衡後的首要益處便是,材料難以形成裂紋;其次,即便是出現了裂紋,也不會輕易擴散,從而避免迅速演變為全域性性的破損。
據此,季無極宗師的科研成果指出:只需調整物質的分子及原子結構分佈,巧妙佈設新的結構形態,從而不斷擴大這一納元閾值,便可在實際的煉器修行中應用此理論。如此一來,無需藉助任何增強材質本體強度的工藝,即可悄然提升材質的堅韌度,步入更高的修煉層次。
在遙遠的修煉世界中,世間的萬物,無論是延綿萬丈的山脈還是巍峨壯麗的星辰,皆可追溯至基本的靈元粒子,它們以道韻法則編織而成的微觀秩序相互結合。
一個靈元粒子相當於十枚微塵粒子,而一枚微塵粒子又能細分出十顆砂礫般的微粒。此般遞進,無盡微小的靈元粒子構成了宇宙間一切龐然大物的根基。
若能洞察並掌控原子與分子之間的道法聯絡,便能讓宏大之物化作無數微渺的靈元組,使材質堅韌無比,即便遭遇極巨的壓力,亦不易產生裂紋,即使偶有損傷,其裂痕也不會迅速蔓延,從而確保其在修煉者所無法估量的惡劣環境中依然維持運作。
在仙道修行的星空航行術中,這是一項如同登天造地般的偉大成就。如那瞬息破空的飛梭,一旦遭遇到異獸的衝撞,便會瞬間崩潰;而那朝向星海深處挺進的法寶級飛船,哪怕只是尺度過分細微的計算偏差,也足以引發其內部結構的崩壞,最終化為虛無。
然而,要揭示這種納微之道,並將其運用到實踐之中,卻並非易事。那些追求大道的各國修士與學者們歷經千年探尋,試圖打破科道兩界的壁壘,尋求那神秘排列方式的真諦,卻始終未見成效。
正如世人皆知,透過刻苦修煉才能抵達大道,但若無合適的修煉之法,修行的速度與境界提升則會受限。面對這艱難的局面,張青竟已率先領悟到了臨界尺度的奧秘,令他的課題組成員們都為之震驚不已。
谷若琳與喬瑪麗,兩位享譽星海的修煉者兼航天物理學家,她們深諳材料之力與結構之妙,看向張青的目光彷彿是在瞻仰神聖的存在。唯有鄭千帆對此瞭解甚少,憨厚地撓著頭,驚歎道:“聽上去確實很神奇,想必真的很厲害吧。”
喬瑪麗氣得幾乎語塞,揪著自己的頭髮嚷道:“真是要把人氣瘋了!這可是真正的厲害啊!”她明白,眼前的成就遠非他們想象中那麼簡單。
張青淡然一笑,他解釋道:“諸位誤解了,目前我們只能將靈元粒子與少數種類的金屬元素融合,形成複合材料。而且,臨界尺度在應用於小型第三階元磁聚變驅動器時已是極限。”
“至於用於星際飛船及大型機甲之上,則是我暫時難以突破的桎梏。各位想象中的那種刀槍不入、破碎而不潰散的景象,更多存在於動畫或者神話之中。”
張青以最為平實的語言告知眾人,他的研究尚處初級階段。接下來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從實驗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