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八章:新式騎兵的興起,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約一百年前,這種截短型的火槍開始在德軍騎兵和步兵中普及,這就是手銃的第一個版本——轉輪打火槍。
後來德國與法國交戰,以轉輪打火槍為主要武器的德軍騎兵越戰越勇,將沒有任何火器的法軍傳統騎兵打得落花流水。
受此戰影響,歐洲開始重視轉輪打火槍,發明者約翰也被德意志皇帝召入宮廷成為貼身侍從,專為德軍制作轉輪打火槍。
法軍的慘痛經歷,標誌著新式火槍騎兵的興起。
自此以後,傳統騎兵在歐洲屢遭敗績,幾乎絕跡,而以裝備轉輪打火槍為主的新式火槍騎兵逐漸成為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因此屢遭失敗的法國國王痛定思痛,很快決定僱用了相當數量的同類騎兵,這些騎兵都配備了轉輪打火槍。
後來,這種僱傭果然起到效果,法國也逐漸淘汰了維護費用昂貴且作戰能力低下的傳統騎兵,將火槍騎兵納入常備軍。
歐洲各國有樣學樣,沒捱打的提前準備,已經捱了打的,如同法國一樣,不惜斥資也要引入火槍騎兵。
這樣,轉輪打火槍很快就成為歐洲騎兵的主要武器。
到現在的天啟四年,傳統騎兵幾乎已經在歐洲絕跡,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有相當數量的火槍騎兵作為常備軍。
然而,轉輪打火槍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不僅結構複雜,造價昂貴,使用麻煩,而且在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
於是,歐洲各國又開始研製新的“點火“方式。
不久,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人發明了燧發槍,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鐘錶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
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
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眼下歐洲各國的騎兵、步軍,幾乎都普遍裝配了遂發火槍,上次在蓋倫戰艦上繳獲的,自然是第二代轉輪打火槍。
加上軍器司在天啟二年就已經完成對遂發裝置的仿製,這次自然不能用原始的擊發方法,直接作出遂發手銃,倒也不足為奇。
有些時候,創新是必要的,但也要分情況。
現在這個年頭,再去自己鑽研這個東西,一沒有經驗二沒有知識,畢懋康在歷史上十年後才改進了原始鳥銃的火繩擊發方式,太過耗時耗力。
直接借鑑西方已經成型的做法,自然是最穩妥的。
況且西方各國對裝備技術的流散,似乎並不是很重視,只要你肯學,對方有錢賺,那就肯教。
提起這個,朱由校還是頗有自豪的。
畢竟,是自己的穿越,讓遂發槍在大明的出現提前了十幾年,並且研製出了歷史上在大明從未出現過的鎮虜炮和手銃。
對手銃來說,朱由校期待感十足。
這個玩意兒雖說實戰如何還沒見到,可其在歐洲能得到普及,甚至於在一百年的時間裡代替了原始騎兵,這就說明放在騎兵手裡,戰鬥力一定不錯。
過來人的經驗在這擺著,要是短銃擱到步兵手裡有用,那現在歐洲各國的主力火槍兵為什麼用的是長杆遂發槍?
所以朱由校沒什麼好猶豫的,直接給騎兵裝上就是。
反正無論如何,這是火器的時代,這是大航海的時代,韃清那種做法,註定是要被世界所拋棄。
大明不能去和韃清去學,搞什麼重灌騎兵,搞什麼騎射立國,那豈不是捨本逐末,固步自封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