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五章:溫體仁繼續推行新鹽法,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明白,這就回去與內閣諸位閣老商議…”
魏廣微說完這話,並沒有急著走。
他心裡知道,山東鹽政鬧出來的亂子沒有完全解決,也就是說,皇帝的話還沒有說完。
果然,過了一會兒,朱由校坐著說道:
“對此回在登萊主理鹽政的溫體仁,閣老覺得如何?”
說完,朱由校也在靜靜等著下文。
魏廣微其實早有猜測,當年他脫離魏黨也是這個原因,隨著東林式微,魏黨權傾朝堂,早晚會被皇帝猜忌。
倒不是說天啟皇帝疑心病太重,這樣的局面,換了其他的皇帝來,也會忍不住猜忌魏忠賢是不是權勢過重。
相比其他,這位皇帝的處置尚分輕重緩急,雖然上次收回了魏忠賢這個司禮監掌印的批紅之權,卻並沒有進一步的緊逼。
在推行新鹽政的過程中,更是重新大力任用魏黨官員,懲辦地方,想是心中有自己的考量。
魏廣微是個極為敏感的人,不然也不會坐到如今內閣首輔的位置上來。
一聽皇帝向自己打聽溫體仁的事,再一聯想到溫體仁為官入仕的經歷,心思一下子便就明朗了。
別的他還不知道,皇帝既然這麼問,就絕對有提拔溫體仁的意思。
溫體仁在這些年的經歷,絕稱不上官運亨通,乍一看上去像是沒什麼,可仔細想想,他的每一步都是皇帝親自安排,就有些細思極恐了。
皇帝日理萬機,什麼樣的情況下會關心一個官員的升遷調動?
盧象升、孫傳庭…,這些人雖然也是文官出身,也都是被一紙詔令,破格提拔呼叫,為什麼沒有激起朝臣反對?
一是皇帝乾綱獨斷,不容許置喙。
這第二,就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文官出身,投筆從戎。
這樣的人去做的,要麼兵備小官,要麼一地總督,就算是做到了督師,也不會引起朝臣們的太多注意。
因為這些官職,都是文官督領武將,在外建軍,雖然看上去權勢頗重,可在京為官的卻沒有幾人羨慕。
這樣的位置,摔下來是很疼的,而且基本都是要在外戎馬一生,鮮少有什麼能調回京師為朝堂重臣的。
像是一地總督,一旦轄區內出了什麼亂子,無論是大是小,朝廷基本都不會對帶兵的武將進行懲戒,卻會輕易處置你這個總督。
還有督師,範圍就更大了。
就拿朱燮元來講,遼東之戰一旦打輸,整個遼東都有瞬間傾覆的可能,到那時他插翅也難逃。
還有,熊廷弼為什麼被朝臣頻頻攻訐?
就是因為遼東經略的這個位置,不僅權勢極重,連對各方黨派之爭也都有很大的影響。
一句話,所有黨派都眼紅盯著這個位置。
那時的熊廷弼,雖然看著位高權重,掌管整個遼地的軍需大權,可卻有無數雙眼睛盯著,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復。
溫體仁的情況就完全與上述不同,這位是個純文官,雖然有的時候會外放出來打點地方政務,可最終還是要回來的。
而且以溫體仁的經歷來看,每出去一次,回來時他的權勢就會更重。
天啟一朝至今,純文官能得到皇帝青睞的只有兩個人,除了一同負責天啟二年山東賑災的楊嗣昌,就只有溫體仁。
所以魏廣微心裡明白,別看皇帝問的淡然,看上去就好像是閒話家常,自己接下來的回答,卻是代表著兩個方向。
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皇帝類似這樣的問題會很多,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有一個。
每當這個時候,都有可能是人生路口上的一個抉擇。
究竟是筆直的向前走,還是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