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二十四章:隱形收入,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十三萬戶,口七千八百一十五萬。

在冊耕田六百四十三萬頃,其中軍屯二百九十六萬頃,全國總田畝數額,比嘉靖最後一年結算時少了二百萬頃。

浙江,南直隸解運北京太倉茶稅,三百二十五萬兩白銀,銅錢三千一百萬文,及糟糧四百萬石。

北直隸解送兵部一百二十萬兩,另各省解送新兵軍餉白銀五百三十八萬兩。

還有天啟元年加派三成京杭沿河關稅,由督辦司解運皇帝內帑六百二十二萬兩,天啟四年賬面上的白銀總收入在一千六百萬兩左右。

除此以外,還有田賦米兩千一百四十九萬石,麥四百三十萬石,布錦一百三十六萬匹,絲綿三十萬斤。

年產銅兩千五百九十六斤,鐵八萬兩千斤,鉛五萬斤,硃砂兩千令八十兩,茶二百萬斤,鹽一百四十萬引,軍屯糧食九百七十九萬石。

到這,就到朱由校關注的重點了。

衛所遍佈全國,賬目上的軍屯田畝不少,但是衛所的軍屯糧食上繳朝廷的,還遠遠不及全國田賦的一半。

這還是天啟三年起降低了全國田稅,不然這種差距,只怕還會更大。

那麼問題來了,本來應該自給自足的軍屯衛所,每年應該上繳的糧食還有稅收,上哪兒去了?

接下來看看支出,天啟四年各項支出,僅白銀就有五千二百七十萬之巨。

都用在哪兒了?

有明一朝,官員的薪俸根本不高,天啟四年全國文武各級官吏薪俸開支算是歷年最高的,剛剛突破四百萬兩。

本以為最大開銷的佔比,會是軍費。

實際上也差不多,軍費的開銷,一直就是天啟一朝的大頭,畢竟時運不濟,朱由校不得不維持數量眾多且較為精銳的邊軍。

天啟四年,僅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九鎮的軍餉就高達八百二十六萬兩。

除九邊外,餘下中原及江南各地軍費不過三百零四萬兩。

這還是沒開戰的時候,一旦開戰動員起來,軍費會每天瘋狂的往上竄,幾乎是個天文數字!

這也就是為什麼朱由校前年打察哈爾,會差點搞到山窮水盡的原因!

打仗和養兵,太耗錢了!

軍費已經很高了,但是誰也想不到,這還不是最高的。

最高的,是全國皇室的消費支出。

即便經過天啟元年宗室限祿法的推行,全國皇室消費,在天啟四年也達到了驚人的一千七百餘萬兩!

這是什麼概念?朱由校可以用這些皇族子弟的開銷,再去養兩個九邊重鎮!

再不濟,也能用這些錢把糜爛的中原官軍翻個新!

要是真有那個實力,大明現在野戰還怕誰?

除軍費和皇室開銷以外,餘下每年固定都會有的幾個大頭,分別就是軍器司每年用於搞“科研”的投資,以及各地城鎮和官府的維護費用。

軍器司用度一百八十萬兩,宮中花銷及各地官府維護費用三百六十萬兩,實際上都不算高。

不過,從天啟四年開始,又多了一個新的開銷,還是個大頭。

天啟四年山西、陝西兩省大飢,朝廷屢次賑濟,共花費白銀一千五百萬兩,糧食一千一百餘萬石,而這只是開始。

由此看來,歲入不足兩千萬兩,開銷卻高達五千多萬兩,財政還是崩潰的啊!

其實不然,朱由校一點兒不慌。

為什麼?

因為隱形收入高!

經過朱由校這麼些年的倒騰,現在大明早就過了單純用田稅和江南茶稅度日的時候了!

真正的收入,旁人是看不著的,戶部這個結算收入,只是為了給一些人去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