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五章:浙黨成勢,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報有司也一直都與全國各地的報房持續合作,京報有司規定,京報每三日一期,每三月就要重新選擇新的報房轉刊。

為此,每隔上三月,全國各地的報房們就都為爭奪轉刊權而搶得頭破血流。

這樣的規定,使得各大報房的東家們幾乎很難能一直佔得京報在某地的專刊權,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各大報房都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報房,他們背後都有更大的財閥支撐,對這些財閥來說,取得轉刊權的獲利遠比每三月失去幾十萬兩銀子那麼簡單。

取得轉刊權,意味著與朝廷合作,意味著擁有皇商會廣大的資源以及官府的扶持。

這種優勢足以使得他們在商業爭鬥中佔得優勢,而一旦要是讓敵手擁有了這種優勢,他們甚至有可能鹹魚翻身。

要知道,在天啟五年,地方官府由朝廷牢牢把控,對地方上的治理已經相當成熟。

所以,每隔上三月,朝廷也就會狠狠地賺上一筆。

推行新鹽法一年至今,根據各地稽鹽署奏報,全國開設的一千多家鹽場,有三百餘處在上個月了實現收支平衡。

儘管鹽場還在虧錢,但好歹安撫住了各地因為新鹽法推行而躁動不安的百姓。

朱由校堅信,現在還在虧錢的鹽業,日後一定是一大暴利,這是長遠投資,就和京報最開始時一樣。

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如今朝廷的歲入正在大跨步從天啟元年時的瀕臨破產奔向致富小康。

到如今,京報的收益甚至已經比天啟元年加增的關稅和商稅還要高了。

簡單來說,現在的大明,僅憑京報每隔三月的收入,就足以維持現有九邊及遼東規模龐大的在役戰兵。

隨著報房的日益增多,以及報紙系統的日益完善,這個收入還會更多。

正是因為報房每年激增的收入,才讓朱由校有底氣在去年和林丹汗打那曠日持久的一仗。

溫體仁推行新鹽法的政策很簡單粗暴,撤了不服的人,換上自己浙黨的人。

他心中再明白不過,皇帝讓自己下來是幹什麼來了。

推行新鹽法,在山東遭遇挫折,朝廷重壓之下,大規模的反對不會再有,可是官員之間的爭議依然存在。

這個時候,皇帝讓自己留在福建主持新鹽法在沿海一帶的推行,要是再不明白其中深意,那隻怕就是傻子了。

身後有人罩著,幹起事兒來也是如魚得水。

溫體仁推行新鹽法一年有餘,明裡暗裡的利用職權,啟用浙黨官員,使得萬曆年在黨爭之中慘敗於東林的浙黨逐漸在地方起勢。

到如今,溫體仁的背後已經有著相當力量的地方官員和勢力在支援,是時候重返朝堂,和魏忠賢掰掰手腕了。

正想著,緹騎也就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誰才是真正的太陽神

墜落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