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六章:吏部會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藤架的對面有三間小屋,便是此回他的目的地了。

魏廣微當然知道,這株紫藤乃是洪武年間的吏部尚書吳寬親手種植,距今已將三百年的光景。

自藤架向前十餘步,望見一處高懸“藤花廳”三字的匾額,這裡便是吏部尚書周嘉謨的治事之所,其餘的主要官員則在東西偏廳坐班。

在有重大事務處理時,戶部的藤花廳一般就被作為公事房,官員們都會來此商量政務。

魏廣微站在藤花廳門前,沒有急著邁進去,心中其實有幾分得意。

他與其餘人不同,內閣首輔韓爌請辭後,他這個內閣次輔,實際上也就是內閣的一把手了。

何況今日他是奉旨來此主持會審,是眾官員之首。

不多時,吏部尚書周嘉謨、刑部尚書李養正也都到了,這二位俱都不是閹黨成員,平日裡毫無交集的三人聚在一起,只是為了商議如何會審而已。

小吏端上三盞熱茶,然後無聲地退下,三位大臣各自安卓,上來就是一陣冷場。

按天啟皇帝諭旨,這次的會審規模不可謂不大。

除蓋棺定論的李元薦外,主考官袁化中,同考官張翰、蔣文卓、李元胤等十多位各級官員,以及民間盛傳與此回舞弊有關的東林君子袁化中,全數都被捉拿到吏部衙門審問。

有明以來,牽動如此多官員的大案雖不是沒有,在近二百年來,卻也是頭一遭了。

這些被捉拿的官員,既有袁化中這等朝廷重臣、東林君子,也有顧大章這等朝廷顯要、東林名士。

按照慣例,這些官員身份不同,就算會審,也是要按照命官、進士及第和中試舉人三種情況分別審問。

藤花廳內的氣氛很是沉悶,因為除了魏廣微以外,其餘兩人實則都是態度不明。

但天啟皇帝震怒訊息傳來,鄭我樸、李元薦接連被斬,一時間已經風聲鶴唳,誰也不敢這個時候去觸他的眉頭。

吏部尚書周嘉謨,據說對朋黨之爭一向都持鄙夷態度。

民間傳聞他在萬曆三十六年出任吏部尚書後,用人唯才,罷斥朋黨之首及奸邪者,當然,這些到底屬實與否,誰也不知道。

朱由校只知道,泰昌皇帝繼位後,他的所作所為與民間傳聞大相徑庭。

周嘉謨在萬曆末年三大案期間,不僅反對泰昌皇帝封鄭貴妃為皇后,而且在朱常洛駕崩,朱由校還沒來得及即位時,會同楊漣、左光斗等一批東林元老大臣發動了移宮案。

這在當時來看,的確是扶持朱由校即位的功臣。

可現在細細想來,周嘉謨在關鍵時刻基本都會堅定地與東林官員站在一起。

作為後世人,朱由校深知所謂的移宮案,本質上其實就是東林黨向方從哲的浙黨奪權而已。

朱由校作為皇長子,雖然在朱常洛駕崩時還沒來得及封太子,可即位登基是板上釘釘的,根本不需要什麼人搶宮而走。

東林黨這樣強行“為國為君”表露忠心,實則正是他們富有野心,意圖藉此擊潰浙黨,把控朝政的表現。

經過這麼多重大事情後,周嘉謨的表現一直令人不解,說他不參與官場爭鬥,現在誰又能真正拿捏得準?

官場很多事情不能看表面,包括魏廣微,都是有著好幾副面具,需要用到哪副的時候便取出哪副。

至於刑部尚書李養正,這個人平日少言寡語,就連魏廣微也對他知之甚少,不瞭解其心中所想。

上有內閣次輔、軍機大臣,皇帝欽定的重臣魏廣微坐鎮,左右也有周嘉謨、李養正二位尚書主審。

平日負責審案的侍郎、主事等官員陪坐下列,唯唯諾諾,他們不是不想說話,而是實在不敢先發一言,搶了這三位大人的風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你這也叫坐牢?老朱羨慕了

奧爾良烤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