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分省錄取制,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南治夷之問?
換成大白話,問朝廷治夷怎麼樣,再直白一點,皇帝治夷的政策怎麼樣。
能說不好嗎,敢說不好嗎!
那不就是變著法讓殿試的貢士們吹皇帝治夷有多英明,有多偉大嗎?
很快,聽見訊息的貢生們,都覺得這次殿試實在太簡單。
在他們看來,自己需要做的,就是絞盡腦汁去想,這回朝廷治夷的政策上,到底哪做的好,就行了。
當然,這也讓前來參加殿試的貢生們,自然而然分成了兩派。
有一些人認為,朝廷出這樣的策問題目,定然權閹魏忠賢的主意,讓鐵桿閹黨魏廣微擔任主考官,定也是他從中作祟。
這群人,以文徵明之子,東林大才子文震孟為首。
他們都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便是同齡人中的所謂神童,詞、書、畫俱佳,名滿天下之輩。
另外一些人則是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真在思考這回朝廷在西南政策上的得與失。
論名氣、出身,他們比不上那些書香門第的才子們,但卻個個都有獨到見解,也願意為國效力,拋頭顱、灑熱血。
甚至,這些人很多都做著隨時投筆從戎,為國征戰的打算,他們以盧象升為首,眼中少有文貴武賤的隔閡,國家利益大於天。
除了這兩幫人以外,還存在不少於夾縫中生存的所謂“小人”,他們聽見策問題目,個個都是興奮不已。
這樣的考題,正是他們所最需要的。
這樣的人,聽見策問題目後,第一個想的不是朝廷為什麼會出,而是會想,到底如何能把朝廷治理西南的政策誇得盡善盡美。
換句話來說,如何拍好當今皇帝的龍屁股…
對於朱由校來說,每一類人,都是朝廷中必不可少的,他們現在的爭論,就是日後朝廷中黨爭的雛形。
做皇帝的,最看重的便是均衡。
距天期二年的壬戌科殿試只剩下幾天,各地貢生們的討論天馬行空,很快就匯聚到了從前各地科考熟“闊”的問題上。
有明一代至今,從進士人數來看,江西、浙江、江蘇分列全國總榜前三,而第四,則是低調追趕的福建。
到了萬曆末年,福建的進士人數甚至超過了江蘇,位列第三。
對於江西一省在科考上無可動搖的頭名位置,有一種有趣的說法是,可能是受到了王陽明的鼓舞與“知行合一”理論的刺激。
而江蘇呢,恰恰可能也和王陽明有關,因為這裡曾是王陽明仕途閃光的發源地。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家祖上沒闊過?
北方人雖然不服氣,但卻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唐代以後,在科舉之路上,最闊的永遠是南方省份。
在科舉上,宋代的江西也不弱,排名僅次於福建和浙江,穩居前三。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的前一百年,江西迅速超越閩浙兩省,成為全國最能考的省份,並且長期穩坐第一的寶座。
尤其是贛江中流的吉安府,在前一百年間,居然產生了四百二十六名進士,還有三十三位巍科人,你敢信?
這還不算什麼,更讓人震驚的是,建文二年和永樂二年連續兩次科舉殿試中,一甲進士六名,吉安人就包辦了五名。
現在大明朝的貢生們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全國科舉看江西,江西科舉看吉安。
這話並不是空穴來風,江西吉安人在科舉上,一直是比較有造詣的。
然而在大明朝,你想要當個舉人容易嗎?
就這回策問來說,西南治夷之問,你光是給皇帝猛拍龍屁就行了?
首先,你拍的要漂亮,還不能太露骨。
如果試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