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鉗工果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剝削好萊塢1980,莫斯科鉗工果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位好友柳德米拉和安東尼婭決定幫卡特琳娜找回果沙。安東尼婭的丈夫瓦洛佳憑藉幾條線索終於找到了在家喝悶酒的果沙,兩人靠拼酒解決了心結。最終果沙回到了卡特琳娜的房子,一家人吃上了晚飯。
羅納德看完電影,感受怎麼說呢?
電影當然是上佳之作,在蘇維爾票房也很好。但是這種套路,在阿美利加的電影中已經屢見不鮮。而且電影畢竟是另一個世界拍攝的,文化上有些微妙的不同,觀眾不一定接受。
而且電影時長兩小時二十分鐘,還有個中場休息,阿美利加的電影院排片有些麻煩。
想著這些不利因素,羅納德和上次認識的國家影視委員會的官員聊了一會。
能夠感受到對方明顯的沮喪情緒。電影受到買手的冷遇,雖然都祝賀蘇維爾拍出了一部票房佳作,但是對引進各自國家都不感興趣。
國家影視委員會的作用,有一項就是向外推廣蘇維爾的文化,這部電影參展了今年上半年的西柏林電影節一無所獲。被阿美利加資本主義影響的西柏林電影節當然不待見這部電影。
雖然種種爭議情節,最後居然是大團圓結局,評委們對這種不深刻揭露黑暗面的影片不投票。
看到羅納德,官員又來了精神,要是能夠讓阿美利加片商引進此片,登陸阿美利加院線,也是一項功績,可以寫進年度總結向上峰邀功。
他不由得想起臨行前,委員會的秘書長對他的囑託,務必要讓西方觀眾瞭解蘇維爾的藝術成就。
想了想,他拿出了殺手鐧。
“羅納德先生,我們蘇維爾國家影視委員會,為了讓阿美利加人民也能看到蘇維爾人民的真實生活,加深雙方的瞭解,可以以象徵性的價格,賣給你幾份這部電影的複製。只要你能夠保證在電影院上映。
如果你能夠爭取到在阿美利加的院線做商業上映,可以到蘇駐美使領館和文化參贊接洽,另行訂購更多的複製,到時我們再商定價格。”
“這個麼……”羅納德腦子急轉,很符合科爾曼的哲學啊,沒什麼風險的事情,等於白拿電影複製,很多藝術院線需要電影填上商業片上映的空檔,也願意接受這種複製,比如紐約的深夜影院……
“你知道,處長同志。阿美利加是一個商業社會,如果觀眾不接受這部電影,那院線就要賠錢,我們就會虧本……”
“不會的,我們已經把他作為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參評影片,報送了奧斯卡,一定不會虧本。”
“這?你們蘇維爾聯盟的電影,也會參加奧斯卡獎評選嗎?”羅納德有點驚訝。
“當然,蘇維爾的電影,曾經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處長同志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起蘇維爾的電影成就。
原來,早在1969年。由邦達爾丘克導演的系列電影“戰爭與和平”就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部由12餘萬蘇軍參演的電影在西方引起很大反響,全世界收了5800萬盧布票房。
另一個就是羅傑·科爾曼引進的,由東瀛黑澤明在蘇維爾拍攝的“德蘇烏扎拉”榮獲197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由於投資屬於蘇維爾聯盟,這部電影也算蘇聯選送奧斯卡,得獎也歸於蘇聯名下。
羅納德大喜,如果這部“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能夠入選最佳外語片提名,那應該會有一些人願意走進電影院嘗試的。如果能夠得獎就更棒了,加上幾乎沒有成本的複製,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不過他還是不動聲色的說到,“處長同志,阿美利加人民有一種惡習,就是對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如果是歐洲觀眾,他們一定會去看一看電影節提名的藝術佳作的,而阿美利加人民則……”
“我理解,我理解,這也是我作為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